一、本品的生起
與樂拔苦,為如來大慈大悲之本願,始有救諸苦難之如來事業發生。為救已發心持是經之眾生,則有〈陀羅尼品〉;為救未發心持是經之眾生,則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良以眾生遭遇災難,受諸苦惱,不易受持是經;若先有本品以為攝受,則可仗佛力,免苦難,終獲得持是經,故此品實為求持是經者之增上緣也。
本品與〈妙音品〉是姐妹品,皆以色身三昧的應用度脫眾生,所謂「普門示現」。本品特別說觀世音變現三十三身,因此稱為「三十三身普門示現」,表示化他濟度。在〈妙音品〉妙音菩薩為佛所招,而從宿王智佛的淨土來此娑婆世界,但在本品,觀世音菩薩感應迷惑眾生的根機,從其淨土補陀落伽山示現於此娑婆。
天台大師將此品列入《法華經》中的四要品,稱為流通分中的王經,即「當途王經」,三十三身普門示現以流通此法華「色身三昧」的應用,當以本品為極致。
二、題名
本品題名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乃因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何謂普門?「普」:指觀音眾德普具,或普具大悲救濟之光,而到處應現;「門」:同是受觀世音菩薩慈悲救濟的眾生有種種不同的類門;「普門」:是說眾生的機類雖千差萬別,而觀世音菩薩則能普應群機,無不示現。如偈云:「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可作觀音化現三十三應化身、普門示現的最好寫照。
發問者「無盡意」(東方不眴世界普賢如來的補處菩薩),以觀世音普門示現,即為無盡意之教化。蓋隨類應化,化化無盡,皆生於無盡之意;以意無盡故,化亦無盡。此即菩薩之大悲願力,所謂盡未來際,虛空有盡,願無窮盡也。又無盡意之願力,佛佛皆同,惟此菩薩之無盡意最為殊勝,故以其德為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悲願之力,至無窮盡,即由無盡意菩薩發起之。
三、云何名為觀世音
云何名為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蓋此「觀音」之名,固為菩薩萬德之總持,而一心專念,即其所以能契於平等法性,而與佛之報身、化身相應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