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 閒話平民百姓

張天野 |2013.12.30
1992觀看次
字級

 百姓,就是「平民」,現代漢語裡有「平民百姓」或「平頭百姓」之說。可是,朋友你們知道嗎?曾幾何時,百姓也是貴族的代稱呢。

 百姓,顧名思義就是百家姓,是各種姓的統稱。姓字拆開是女生,這跟母系氏族社會有關。黃帝母親住在姬水,舜帝母親住在姚墟,所以他們就姓姬、姓姚。遠古時,普通人是沒有姓的,只有貴族才有姓,而且那時兒子並不跟父親姓。傳說黃帝曾賜給其後代十二個姓。

 《尚書‧堯典》裡講「平章百姓」,這裡百姓就指的貴族。隨著貴族政治的瓦解,到戰國時,姓已不再是貴族的專利;相應的,百姓也泛指平民。百姓還有許多同義詞。譬如:

 黎民。傳說遠古涿鹿大戰之際,黃帝集團與炎帝集團結成聯盟,一個部落通常只有幾姓,加起來就數量可觀了。古人好舉成數,以百而言多,故稱之為「百姓」。戰勝蚩尤的九黎人後,黃帝、炎帝將戰敗被俘的九黎人,稱作「黎民」,以與「百姓」相區別。

 平民。本義指平善之人,後來泛指百姓。庶民。也稱庶人,秦漢前對身分比奴隸高的農民和小商人的稱謂;秦漢後泛指一般平民。

 布衣。古代富人穿絲帛,平民穿麻布,故稱平民為「布衣」。

 國人。西周時指居住在國都及其附近的平民,與之相對的是遠離城邑的野人。後來,國人泛指國內之人、全國之人。

 黔首。黔是黑色,戰國時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頭,故稱「黔首」。黔首很可能與黎民有關,古文裡「黎」通「驪」,也有黑色的意思。

 蒼生。本義指草木叢生之處,後來借指平民百姓。黎庶。是「黎民」加「庶民」。群眾。群眾也是一個老詞,是眾人的意思,《荀子》和《史記》裡都用過這個詞彙。也可理解為需要人領導的烏合之眾。

 人民。也是一個老詞。在孔子生活的時代,人不包括民,民是奴隸,人則是士以上的人物。古籍裡人民連用,一般泛指人生,也指平民、庶民和百姓。近代,群眾和人民才成為最為人熟知的借指百姓的詞彙。

 老百姓。百姓跟「老」連用最有意思,中國人尊重或敬畏某種事物,才冠之以「老」,如老天、老師、老虎等。在百姓前冠以「老」字,大約是某位實權派為體現自己尊重人民,才刻意為之吧。不過,「老百姓」多出現在口語裡,書面語裡較少。

 小老百姓。有老百姓,還有小老百姓,那更有趣了。元曲裡有「小百姓」之說,小老百姓大約源於此。既小且老,百姓的無奈無助,盡在此四字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