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消基會昨天公布評選的年度十大消費新聞,包括毒澱粉、假油品、胖達人、山水米及「有機米和豆類被驗出農藥」等新聞,都與食品安全有關,顯示食安問題已造成消費者不安。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從今年的十大消費新聞來看,可說是「假」字當頭,無良業者為了私利而「以假亂真」,全然將消費者的健康視為無物,而政府的表現也很「瞎」,毒澱粉的消息隱匿了兩個月才發布;號稱純油卻混入其他油品,衛生單位竟稱「攙偽假冒」的認定,必須是摻入的物質為有害人體成分,導致僅能以「標示不實」輕罰了事,難怪業者都罰不怕。
甚至在消基會代為提起塑化劑團訟後,衛生單位竟在官網公告「塑化劑DEHP會被人體迅速代謝,七十二小時內有百分之八十五會由糞便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的反證,以致新北地院一審僅判賠一百二十萬元,又再扯了消費者的後腿。
消基會把年度「金酸莓獎」頒給了衛福部,因為食品類的負面新聞包辦前四名,但衛福部卻無力控管。而「銀酸莓獎」、「銅酸莓獎」則頒給了農委會和交通部,因為在年度十大新聞中,與兩單位相關的新聞,分別各占了三件和兩件。
另外,消基會也首度辦網友票選,結果有六件相同(僅排名不同),其他包括油電雙漲、義美過期泡芙、毒餐盒等新聞也上榜,顯示除食安外,「荷包」也是民眾相當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