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耶誕與春節兩大中西節慶,就是迎接一個瘋狂的跨海購物節,線上購物提供百萬以上商品,分期零利率、退貨免費到府收件,限時限量、破盤低價,全台灣有可二十四小時到貨,難怪賣翻天。根據網際網路網絡信息中心(C N N I C)發布,到月底,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將達到三億人,蓬勃的網絡購物大軍不但帶動火熱的網購經濟,逐漸成為主要的消費渠道,發展迅猛,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就業機會,拓展了新的途徑。二十七歲的網店攝影師施政光影之路有意想不到的順遂。他在M a s s i v e攝影工作室已工作三天三夜,眼看還要繼續加班。當初用五萬元積蓄來購置燈具和攝影器材,租下了小工作室,原只為糊口,那裡想到,網購勢如破竹,不到兩年的時間,憑著自己硬頸的攝影技術和細緻耐心的服務,M a s s i v e工作室的營業額眼看就要大突破,貨運公司從早到晚不斷送貨來拍照,「直到開春都拍不完,放不了假。」工作量不斷加碼,從洽談業務、聘請化粧師、模特兒到拍攝、後製,壓在肩頭的擔子讓他感到吃力。
初步計算了一下,網購狂歡節期間,他的圖片拍攝量平均每天都在兩千張以上。
為施政送貨的快遞公司小老闆許立仁說,網購已占業務一半以上,不但老品牌的大物流公司為了應對增長的業務量不斷招兵買馬,一些新生的小規模物流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網絡上也逐漸開始流傳快遞人員月入破五K的種種傳說,讓快遞這一職業,逐漸成為了熱門搶手。
模特雷小米邀約更不斷,最多的一天要更換兩百六十件衣服,中間幾乎沒有停歇。她選擇這份兼職的原因,一是為減輕讀藝術院校高額學費壓力,二是出於對模特兒行業的熱情。她說,模特兒入行門檻較高,網購的興起使像她這樣熱心於事業的女孩有了更廣闊的展示平台和鍛鍊機會。
網絡舊書店的掌櫃周丙玉則給自己從市場上「淘」來的舊書不斷拍照上傳。周丙玉從事舊書經營生意已經有二十餘年,他由以前在路邊擺攤出售舊書,發展到現在在家通過網店行銷,月收可達五萬元左右。他說,網絡購物的興起,不僅讓他不必再風吹日曬的做生意,也使他的客戶由本地人拓寬範圍,客戶源更豐富,生意也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