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百寶箱》 德山 三世心不可得 老太婆的點心

李蕭錕/文‧圖 |2006.12.13
880觀看次
字級



德山宣鑑(七八二—八六五),唐代禪僧,四川人,俗姓周,法名宣鑑,年少出家,博覽律藏,精通《金剛經》,時人稱為周金剛,他聽說南方禪學興盛,倡言「即心即佛」,與所學不相類,故大為不平,道:「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然後才能成佛,南方魔子,竟敢說即心即佛,真是大逆不道!」

他決定到南方與彼等雄辯,圖息歪說,於是挑著闡釋《金剛經》的專著《青龍疏抄》,由四川而下湖南。初到澧州,路上見到一位老太婆賣油餅,便放下擔子,要買點心吃。

婆子問:「你挑的是什麼東西?」

德山說:「是《金剛經》的疏抄。」

婆子說:「我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答得上來,我免費布施給你油餅點心,如果答不出,你就請回吧!」

婆子隨即問德山說:「《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點的是哪個心?」

德山為之語塞,汗如雨下。

婆子說:「你還是去請教禪宗大師吧!」說罷,便挑起點心擔子,飄然而去。

德山依言參見了龍潭禪師,終於得以開悟。開悟之後,他竟將自己的著作,在大堂之上,當眾燒掉,且感歎道:「窮諸去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意思是說,即使自己讀盡了天下所有的玄言妙論,這些只不過像一毫毛被丟進無垠的太空裡,微不足道;即使自己費盡了世上所有的知識見解,也只不過像一滴水投入巨大的深壑裡,隨即淹沒。

事實上,《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等語之前,還有「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這裡所說的「心」,即指眾生的妄心,佛家認為「三世」本空,眾生所見諸相,都是眾生妄心的產物,所謂點「心」者,實無一物可「點」,也就是「無心可得」,一切皆空,故「無法可執」的意思。

老太婆故意略去上文而只截取下文以問,德山雖精通《金剛經》,然僅止於唇上的語言文字,未能於身體力行實踐,故作答不得。

「三世本空」,且「諸心非心」,故現在、過去、未來等三世心皆不可得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