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讀書最樂」、「讀書便佳」的說法,又說「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所以也就有許多人終生讀書不倦。
一些先賢雖老,而讀書不倦,歷來被稱作「皓首窮經」,推崇他是刻苦治學、老猶不輟,其實細細想來,老來讀書還有尋樂的意味。古人常說的以某書置床頭,是喜好讀該書,讀之自然是一樂。老來閒暇,不但有工夫讀書,而且可以悠閒自在地讀,其樂當更多。
古人還有「老閒猶有讀書心」之謂,老來的讀書心,與少時的讀書心,自有不少區別,最大的區別是已沒有了世俗的功利目的,只是愛讀書,所以老來讀書乃有「大樂」。
《南史》說沈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又說徐廣性好讀書,年過八十,猶歲讀《五經》一遍,即是樂在其中;龔自珍《己亥雜詩》有句為「若使魯戈真在手,斜陽只乞照書城。」便是希望老來能多些時間讀書,可惜他未得大壽,寫此詩兩年後便去世了,沒能享受老來讀書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