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窺天探蒼穹 鹿林天文台 寫下里程碑

羅智華 |2013.12.20
2099觀看次
字級
 鹿林天文台的望遠鏡直徑達一米,多年來已發現數量眾多的小行星。  圖/記者羅智華攝

 這陣子引發眾多天文迷關注的大事就是中國大陸發射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日前成功登月,不但是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實現登月大夢的國家,亦寫下探索月球歷史新頁的里程碑。

 事實上,探索宇宙並非現代人的專利,早在千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對浩瀚的滿天星斗展現高度好奇心,不但中國許多朝代都曾經對彗星或日、月食等奇特天象具有文字記載,知名詩人屈原更曾在《天問》中寫下「天何所遝?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等文句,希望一探蒼穹的奧妙。

 到了西元1609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藉由自製的望遠鏡來探索星空,揭開人類利用望遠鏡「以管窺天」的歷史序幕,而伽利略也在這次的天文觀測初體驗中,看見了他以前從未見過的月球表面坑洞與浩瀚銀河,不但令他驚奇不已,亦帶動日後的天文科學發展。

 而說到天文觀測,就不能不提到望遠鏡與天文台,回顧望遠鏡的發展史,最早可回溯到西元1608年,當時是由荷籍商人立普塞發明全球首架折射式望遠鏡。1668年,知名科學家牛頓更進一步發明世界上首支反射式面鏡望遠鏡,推動天文觀測品質更往前一步。時至今日,拜日新月異的科技之賜,更讓觀測設備推陳出新,我們不但比前人看得更遠更廣,許多先進國家更積極投入天文台的興建,像是在智利海拔達5000公尺的高原沙漠中,就正在興建一座目前全球最大的阿塔卡馬陣列天文台(Atacama Large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當然,台灣也沒有在這段天文發展史中缺席,早在1990年代,中央大學就已在鹿林山開始籌設搭建一米望遠鏡的天文台,為國內的天文研究邁出一大步。中央大學天文所所長高仲明表示,中大天文所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天文研究與教學單位,在天文台落成後的2003至2013這十年間,可說是鹿林天文台的「黃金十年」,不但陸續發表80篇的SCI科學論文,更發現了大約800顆的小行星,名列全球前50大,2007年時亦寫下台灣首次發現彗星的新紀錄,像是「鹿林彗星」就是台灣首度發現的彗星,因此天文台特別以鹿林兩字來命名,以彰顯其意義。

 不過這些研究成果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一連串的心血結晶集結而成。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表示,當初光是選擇天文台位置就費了好一番功夫,從1989年開始啟動選址,花了三年時間四處尋覓,在團隊長思深考下,最後決定落腳於鹿林山上,選在海拔高達2862公尺的地方搭建天文台,過程中甚至得用流籠方式運送建材上高山,才得以完成天文台的一磚一瓦,而這也是東北亞目前海拔最高的天文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