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新說】後下手為強

江澤涵 |2013.12.16
5038觀看次
字級

 「先下手為強」,出自《隋書·元冑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形容得神乎其神。這一訓言確實成就過不少千秋霸業,可也一度被歷史所嘲笑。

 「先下手」,只是一種戰術,若有足夠的取勝把握,方可乘其不備,於未開戰而掌握先機,故老子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玄武門之變,是皇室子弟的悲哀,也是倫理人性的血淚,但不得不說李世民這一「先下手」得好。

 有些小子幻想著少勞多獲,毛手毛腳,終要為自己的輕率買單。所以,現實興起了另一種戰術——後下手為強。

 「後下手」,也是一種戰術,老子亦云「不敢進寸而退尺」。雙方均進入戰爭狀態,已難掌握戰前先機,在取勝把握不足時,宜採取迂迴策略。古羅馬時期,凱撒大帝被刺殺,屋大維和安東尼、雷必達爭奪統治權。屋大維步步主動,比另二人搶先控制了羅馬。

 有些勇猛不足的人,優柔寡斷,就走偏這一招。安東尼實力並不亞於屋大維,但行事畏首畏尾,也不認真備戰,在與屋大維軍隊較量中,一敗塗地。

 古今戰術,或先下手,或後下手,或制,或受制,何者有利,何者制勝。這些討論多是基於「成者王,敗者寇」。其實,智者出招,不論先後,只為一爭輸贏,定數尚未可知;至於強弱,則談不上。

 元雜劇《單刀會》中魯肅獻計取回荊州,「我待要先下手為強」。他料關公多勇寡智,打算壁間暗藏甲士,擒住關公。孰強孰弱?魯肅畏懼關公的「勇」,自己的「勇」先被比下去了;暗算突襲,見不得光的陰謀,「德」亦不具備。

 「不敢為先」,一樣占了先,謀定而後動。莎翁說得好:「智慮是勇敢的最大要素。」劉伯溫《百戰奇略‧強戰》:「凡與敵戰,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這是「麻痺敵人」的手段,給對方造成錯覺,給予意外的打擊。

 故有《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亦有《荀子‧議兵》:「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先出手歸先出手,距離「制人」,尚有一段時間,後出手的人何嘗不會利用。

 「老子先讓你三招,有種放馬過來!」在氣勢上,「後下手」也有強者風範,其實是誘敵出招。「敵不動,我不動」,摸不透對方實力,當是動於敵後;「敵欲動,我先動」,說是先動,實為後動。先,首當其衝,在動與不動的一瞬間,長處和破綻便有裸露。後動者趕在前頭擊中對方要害。後下手,玄妙頗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