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理財的趙婷,這幾年參與公益活動,認為投資要獲利,最重要的是「不貪」,做公益也如此,付出不求回報,就會樂在其中!
出身不算貧困的她,令人好奇為何如此熱中公益?她說,可能與小時候爸爸帶她去關懷麻瘋病童有關,她看到孩子都被關在籠子裡,覺得可憐,甚至可怕,從此就想多關懷社會弱勢。
幼時趙婷讀的是天主教幼稚園,感佩修女有愛心,離家背井,來台奉獻,漸漸地她的性情從「憨憨」的,變得感性,看到路上拾荒阿婆就會不捨,念書時還去當家扶小老師,為高風險家庭孩子上課。
畢業後,趙婷認養家扶貧童、照顧流浪狗、為獨老送餐、在安寧病房表演,更打破傳統觀念,在多次流產後,領養了現在的女兒喬喬。
趙婷說,做公益,「心很重要」,曾在《人間衛視》主持過佛曲節目的她,認識了很多厲害的人,「那些人只是忽然起了一個想助人的念頭,就有許多因緣萌生,成就許多大事業。」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建立道場的魄力,也讓她印象深刻,從此將公益信念內化。
擅與孩子「搏感情」
不想只在公益外圍打轉,從趙婷認養家扶兒童也能看得出。
過去認養的家扶貧童,孩子按例會寫信來感謝資助人,「記得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她總是用紅筆寫我的名字,就寄了藍筆過去;又覺得內容都是一些感謝語,索性分享愛狗的照片,再請她分享生活所見,後來她跟我說了爸爸曾教她游泳的回憶。雖然她常寫錯字,但有次寄了國文八十五分的照片跟我分享,社工說,孩子已有很大的進步了。」趙婷笑說,這樣才有「通信感」!
如果孩子貼了很多貼紙在卡片上,內容卻乏善可陳,趙婷會立刻發揮她「與孩子搏感情」的功力,問:怎麼那麼多貼紙?你很愛貼紙嗎?倘若孩子提到自己愛畫畫,趙婷則請對方畫一張來。社工說,趙婷會放大孩子的優點,弱化缺點,孩子變得有自信,因此不少人因為她的「雞婆」,融化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