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先生的意境

陳怡蓁 |2013.12.10
2626觀看次
字級

 自從執起教鞭,葉嘉瑩先生從未有一學期停歇,「連生產都是在暑假呢!」她說。如此夙夜匪懈,誨人不倦,已然超過半世紀。

 民國一○三年荷花開盛開時,恰逢葉先生九十華誕。在一次晚餐聚會中,偶然聽葉先生的兩位入門弟子,台大的柯慶明教授與張淑香教授談起,說先生依然健朗,仍在天津南開大學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 n i v e r s i t y o f B r i t i s hC o l u m b i a)兩地教書,頗思念在台灣的學生親友。

 我立刻回應:「就由趨勢教育基金會邀請先生回國,讓我們向大師致敬,並且祝壽吧!」

 我其實不是葉先生的學生,當年進入台大文學院,先生恰好離開,轉往加拿大教學。跟千萬文青一樣,我因為閱讀《迦陵談詞》、《迦陵談詩》,從此對唐詩宋詞情有獨鍾。在台大與葉先生緣鏗一面,我總是遺憾著。直到二○

 ○七年,終於有機會在台大活動中心親聆葉先生講授《史記》〈伯夷列傳〉。先生以八四高齡授課兩個半鐘頭,全程站立,意氣飛揚,或吟誦,或釋義,旁徵博引,有時跑野馬,急馳數個時代,總又拉回主題,契合得天衣無縫,真是出神入化。她說話似唱歌,用詞遣字天然就是一篇精美文章,沒有忘詞,沒有重複,更沒有「嗯嗯啊啊」、「這個那個」的口語。聽她授課,除了知性的收穫,更是感性的啟發,迅速將人帶入詩詞藝術的最高境界。我為之傾倒,五體投地。懇請她趁遊台中之便,在國家美術館講演「蘇(東坡)辛(棄疾)詞」,先生的學生故舊,包括白先勇老師、席慕容老師等等,都從各處趕赴台中,只為再一次領受春風化雨,重溫學生夢。先生只是專心教書,影響力卻遍及各界,尤其是學術界及藝文界。正所謂桃李滿天下,從台灣、加拿大到中國大陸,用中文傳授,也用英文教學,在大學研究所指導博士生,也在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興味盎然地親自教導啟蒙。早期還曾在廣播電台與電視台一連錄製一百多堂詩詞課,可惜如今這些珍貴的影音資料竟然流失了。

 她說:「我真的很喜歡教書,不管哪個年紀,有幾個學生,只要有人願意學習,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她與學生之間情誼深厚,時相往還,那次台中演講之後,門生故舊來接她一起去爬山。她的體力比學生還要好。

 很多人都想探詢她養生的秘訣,據我所知,她天天練氣功,從未間斷,她還十分肯定地說:「讀詩詞可以養氣。」而她堅持站著授課,除了尊重「教書」這個行業,也是為了氣韻順暢。「氣」與「器」正是她養生的秘訣。

 趨勢教育基金會的「向大師致敬」活動,已經舉行過四屆(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以及百年文學研討會),這回是向大師的老師致敬了,我們特別慎重、特別用心。與台大、國家圖書館聯手合作,分別展出葉先生在台大的影像與手稿,以及先生多慧的生平,廣博的交遊,豐富的著述。並且特別製作十五分鐘的紀錄片現場播放。另外提前宴請百多位先生的學生和文化界粉絲,隆重地為先生慶賀九十華誕,早於中國和加拿大,搶了個頭香。

 高潮當然是葉先生在國家圖書館演說杜甫詩。開講之前,我不斷接到各方來電關說,一位難求。葉先生依然站著講課,雖然一再表示三個鐘頭說不盡杜甫的美好,只能專注在七言律詩的幾個例子,實際上,先生深入淺出地從幾首律詩當中演繹出杜甫生平,甚至〈秋興八首〉也概括說明,更播放戴君仁老師的吟誦錄音,以饗聽眾。簡短卻又完整地講述了詩聖的生平與驚人的成就。

 葉先生講解詩詞,承繼王國維《人間詞話》,最重視「意境」。她教導我們的不只是詩詞的意境,實在是她至高無上,凡人難以企求的人生意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