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范蠡與陶朱公

余遠炫 |2013.12.09
2121觀看次
字級

 范蠡是春秋後期的越國大夫,與楚國名士文種,共同幫助越王句踐打敗吳王夫差復國成功。功成之後,范蠡知道句踐這個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於是警告文種趕快離開句踐身旁,文種不聽,范蠡只好展開「裸退」計畫,據說帶著大美人西施五湖四海泛遊,其實是天涯海角的逃命,至於是否身旁有個她,那也就成了千古之謎了。

 果然如范蠡所想的那樣,功臣成了眼中釘,句踐容不下文種,傷心的文種被逼自殺。

 范蠡的老師叫做計然,是戰國時代的大戰略家兼經濟學家,范蠡學習計然七計,只用了不到五項就幫助句踐復國成功,想起恩師對句踐的評價,長頸鳥喙嘴——心胸狹窄,能共患難卻不能共安樂,所以他毫不戀棧功名利祿,反而急著想離開。

 離開越國之後,范蠡來到了齊國,一切從零開始。他也把自己名字改稱為「鴟夷子皮」。「鴟夷」是裝酒的皮囊,很好收納,范蠡用「鴟夷」來比喻自己對政治的態度,是屬於功成身退毫不猶豫的人物。

 他與兒子們一起努力打拚,在齊國海邊結廬,並開墾荒地。范蠡是楚國人,還沒成為越國大夫之前,就已經是個成功的商人,鴟夷子皮的名聲,很快的傳到齊王耳裡,想要拜他為相。

 范蠡於是散盡家財,再度帶著妻兒離開,來到齊國邊境的陶地,他認為這個地方,正好是當時諸侯國家的中間地帶,四通八達,適合進行商業活動,於是改稱自己為「朱公」。一無所有的朱公,發揮他的商人特長,沒幾年就賺了大錢,雖然陶朱公很會賺錢,卻相當有良心,秉持著誠信的理念與人相處,所以大家都稱他為「陶朱公」。

 從范蠡到鴟夷子皮到陶朱公,范蠡雖然換了三個名字,三次遷移,兩度一無所有,卻因為有著獨到眼光與誠實信用,讓他受到民眾歡迎,而且他廣結善緣,常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讓他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陶朱公」不只是有錢人的代稱而已,當中更含有著商人的誠實與熱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