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義賣品,張艾嘉自掏腰包做慈善代言。圖/沈松清
那眼神,晶亮慧黠之外,還藏有無盡的溫柔與慈悲,張艾嘉來台北為金馬獎頒獎的第二天,即到台大兒童醫院擔任慈善代言,自掏腰包認購一皮箱義賣牙刷,做為她長年關懷弱勢的心願。她是一心一意和台灣首富郭台銘競爭:「每個人都有投入社會的態度和做法,我們是山西老鄉,只希望,我做善事的新聞版面,能跟鴻海一樣大。」自掏腰包出錢出力,張艾嘉擔任世界展望會義工近二十年,足跡踏遍戰亂與貧困,那兒的小孩沒有華麗衣服,但臉上總是掛著開心與純真,「我真的深深地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有一些幸福是我未見過的,他們很單純,對物質的欲望很少。」基於藝人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張艾嘉持續進行愛心工程,「貧困並不醜陋,同貧困相處,依然覺得很美麗,而這種美麗的感動力強大,發生什麼事情都一起面對,共同分享,」
她感覺到,城市人雖然住得這麼近,也比偏遠山區有錢能過好日子,但是發生問題的時候,卻找不到人去傾訴與幫助,全部都一個人背,所以痛苦。帶兒子參訪柬埔寨,回來後,接到兒子寫信告訴她,很感激媽媽帶他體驗另一個世界。「小朋友未必因為一次探訪改變人生,這些要長期做,好似播種一樣,等他長大了自己發芽。我相信到了他們大了後,自自然然都會去做,也能影響同伴。」
身為公益行善藝人表率,拿她和一輩子致力防治愛滋病的巨星伊麗莎白泰勒比,她笑了:「我沒那麼偉大啦,我只是習慣做這些事情了,很高興其他藝人也都在做。」她提到,香港TVB天涯行醫劇集請到大明星深入世界各地拍攝行善醫生故事,很很啟迪人心,「我不想告訴你,有多少人餓肚子,這是新聞記者的事;也不想告訴你如何行善,那是老師要告訴學生的事,我只想說,世界這麼大,這麼美,要跳開框架去看世界。」不吝嗇付出,她總張開好奇的眼睛,發揮傻子精神。
回台灣慎選廣告代言,無非也是為慈善行動找財源,「我的基金會運轉,要靠廣告收入。」她說,為別人而活,生活也許會變得較困難,但我們的生命因此更加豐富及快樂。跨越五個不同世代,自己永遠都在思考,如何和郭台銘搏版面,讓慈善新聞觸動人心。
行善事件簿
●身為果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為防治愛滋病請學生參與廣告創作。
●帶著鄭元暢、賀軍翔赴花蓮縣豐濱鄉
,宣導「兒童送餐服務」,為部落孩童下廚。
●到HKDR家庭領養組織領養一隻羅威納犬Marlene。
●和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合作舉辦高中生
夏令營,協助台灣青少年有更多機會親近藝術,開發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