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

隱地 |2005.09.23
359觀看次
字級

動,靜的相反詞。

靜,安而不動。寂靜或靜默,都是沒有聲音,但是一個人安靜太久,還是會想活動活動,這就是所謂的靜極思動。

至於動靜兩個字合在一起,則表示「事情的消息」。

有什麼動靜嗎?問話的人無非想打聽當下消息,進一步瞭解實際的現況。

動物、動物,人是動物的一種,動物的特性就是動。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動。動,是人的必有行為。人活一生,其實就是動一生。人能繼續動,代表人還活著。有一天,人完全不會動了,表示死亡已經降臨。我們追悼死去的人,總說「安息吧!」永遠的安息,等於是一個人結束了陽世的「動」,不必再勞勞碌碌,為人世的磨難受苦了。

人活著,不能不動,不動就會被人說懶,人的致命傷就是好吃懶做,所以「動」是人的宿命。活著就要動,不但人的身體要動,人的頭腦也要靈活———每天,當第一道天光從室外傳進屋內,人一張開眼睛,立刻東想西想,想昨天沒做完的事,想今天會有什麼新的發展,新的希望,循著自己的思想,人下得床來,刷牙、洗臉一一打點自己的門面,迎接新的一天!

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早晨。而且明天以及更多的明天,老天彷彿不停地送禮物給我們,不管每個晚上我們多麼沮喪,第二天,總是有一個新鮮的早晨送給我們,讓我們再度積極樂觀地向前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新舊日子追逐著,我們從早忙到晚,忙就是動,然而同樣都在動,有人是靈動,有人則是盲動,盲動就是亂動———一個雜亂無章只會亂動的人,看來這一生大概也是草草人生,無什麼寄望可言。而一個心動、靈動的人,不但自己活得豐富飽滿,也能把美感和雅致傳達給眾人和社會,發揮提昇文化和良性循環的因果。

在靈動和盲動之間,一個極為關鍵的「動機」││動作時所抱的目的,會決定我們整個人生方向的對錯。動機純正,我們一生的努力,會發光發熱向善;動機邪惡,引導出來的是一條罪惡之路。社會上犯罪新聞不斷,每天刀光劍影,砍砍殺殺,就因我們啟動的是身體中的惡,我們心目的良心和善念全被蒙蔽了。

同樣是動,有的人能讓「動」變成一種秩序,變成一種安定。而有些人的「動」,卻因自己內心的不安,而把整個事情搞得天下不寧,且帶來動盪和危機。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通常都是安靜的人。動作大、聲音粗,代表的是心虛、自卑。而一個有自信心的人,總是以靜制動。安靜的人,以智慧過日子。安靜的人是一座山,山在,讓人踏實,讓人放心。安靜帶給我們定力,在千軍萬馬的戰場,最需要的是一個神定氣閒的指揮官。也許他內心和你我一樣慌亂,但站在士兵和軍官面前,他一定要有穩若泰山的氣勢和鎮定。

修行、修行,人有了生活的磨難,有了人生的歷練,終於知道人要從憤懣中走出來,把積怨化解,唯有洗濯自己的一顆心,從靜入手,就像寫《省思札記》的黑野說:「靜默中有智慧。因為靜默中我們才能沉思。」

寂靜,你要設法讓你的世界寂靜。

當你擁有寂靜,你才是自己的主人,而孤獨也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沒有「孤獨」這位朋友,你想提高自己作為人的品質,那就真的是緣木求魚。
動物要動,動物中的人類更要學會靜物之靜。人,是萬物之靈,人要「動如脫兔,靜如處子」,人在天地之間,要學習山樣的沉默,海樣的澎湃。一動一靜之間,知道自己的分寸,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活得安心,活得自在。

人最大的悲哀是自我否定、動輒得咎,這樣的人,活著就是痛苦。在天地的動與靜之間,人要學習放鬆,一如自己的呼吸。多抬頭看看天上的雲,風中的樹,靜觀自然界的變化,人才能抒放壓力,靜動自得,一個人到了凡事懂得何時該開口說話,何時需靜默不語。出神入化,此時的我們,就像大地上的花樹,已成人間優美風景,怡然自得,不亦快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