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金門訊】近四百年歷史的金門縣金城鎮水頭聚落的「金水寺」已重修完成,昨天起進行三天奠安建醮儀式。
水頭民眾表示,金水寺寺址原是漢壽亭侯廟,明朝時改為「外武廟」,明末清初時毀損,清康熙二十八年榮祿大夫陳才協守金門時,修建後改為金水寺,奉祀關聖帝君、觀音菩薩,現在是水頭聚落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祭典。
金水寺奉祀的關聖帝君、觀音菩薩都是康熙時期的泥塑神像,前殿端坐的關聖帝君高一百八十公分,沒有配劍、閱書,和一般宮廟奉祀的關聖帝君神像不同,二尊神像數度重新粉飾,保存良好。清咸豐時的香爐、清代匾額、修建碑文等文物也保持不錯。
金水寺在乾隆、光緒及民國時期曾修建,民國八十六年重修成現在的規模。民國一百年重修整理,一年多後完成。
金水寺位在金廈泉小三通碼頭水頭碼頭到機場的路邊,重修後,可望成為遊客尋幽訪勝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