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又稱消化性潰瘍或潰瘍病,兩者在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和治療等方面存在許多不同點,但也存在許多共同性,所以,一般仍把二者歸在一起。
十二指腸潰瘍是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老、中、青三種人均可發病,但男性多於女性。以周期性發作,並有節律的上腹部疼痛為特點,常伴有反酸與灼熱。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一般認為是胃、十二指腸局部粘膜損害因素和粘膜保護因素之間失去平衡。
但自一九八二年人們首次培養和分離幽門桿菌(Hp)成功以來,現在已肯定Hp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發病因素。潰瘍面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略高出於粘膜,有炎症、水腫和纖維增生,可引起組織粘連,導致幽門狹窄,假若潰瘍面侵及肌層及血管,可引起胃、腸穿孔及出血。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程緩慢,其突出之處為周期性發作,並有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胃潰瘍的發病特點一般於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常在劍突下正中或稍偏左發生疼痛,持續一至二小時即自行緩解。
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於食後二至三小時,胃脘部正中偏右發生疼痛,常持續到下次進食後才能緩解,或服制酸藥也可緩解。同時還伴灼熱、反酸、口吐清水及噁心嘔吐,還可並發胃及十二指腸出血、穿孔等。約百分之五的胃潰瘍可能轉變為癌症。
關於胃及十二指潰瘍的內服處方,一般宜用健脾和胃、溫中散寒、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養陰泄熱、活血化瘀等,今介紹二則外用處方,作為緩解疼痛和輔助治療。
【外用處方】
1.老生薑六十克,四季蔥三十克,雞蛋白一個,麵粉三十克,將生薑、四季蔥搗爛如泥,加蛋白、麵粉調和,放碗蒸熟,待溫,敷患者胸前中脘穴處,外以毛巾覆蓋,再加熱水袋保溫,待痛止則除掉。
2.生薑三十克,香附十五克,將生薑搗爛,香附研成細末,裝茶杯或保溫杯中,開水攪勻,用毛巾蘸藥,在胃脘上下左右,輕輕摩擦二十分鐘,一天二次,三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