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聘請全球血漿分離術權威、法籍學者白台瑞(右二)擔任生工所所長,打破創校以來的紀錄。 圖/沈育如
【本報台北訊】國內大專院校的學院院長、研究所長多數由台灣人擔任,為促進國際化,台北醫學大學的「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今年聘請全球「血漿分離術」權威、世界衛生組織()血液專家白台瑞(B u r n o u fWHOT h i e r r y)擔任所長,成為北醫大創校五十三年來,首位外籍的研究所所長。
酷似電影明星的外表、沒有學者架子,法國籍白台瑞十八年前就應中研院之邀,來台專題演講,和台灣結下不解之緣;二○○七年他到中研院擔任訪問學者,隔年就到北醫大當客座教授任教。
今年九月上任,白台瑞說,最大的任務就是「國際化」,目前已和法國的里爾第二健康與法律大學(L i l l e2U n i v e r s i t y o f H e a l t h a n d L a w)、巴黎第十三大學(P a r i s13U n i v e r s i t y)簽訂合作,將互相交換學生;明年一月起,也將和美、日國際企業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
「法國學生有主見、有創意,可以獨立做實驗,反觀台灣學生很認真、很努力,做研究也有自己的優勢。」白台瑞在所上開的「專題討論」全英語授課,是研究生最頭痛的一堂課,一開始學生都搶坐最後一排,想離教授遠一點,才不會被點名回答問題,讓白台瑞也很頭痛。
白台瑞說,台灣學生很用功,但就是不敢開口說英文,他用小組討論方式,逼學生開口講英文,讓研究生英文突飛猛進,研究生任婷怡還被世界輸血協會(I S B T I,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o f B l o o dT r a n s f u s i o n)邀請,今年底將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研討會,以英文發表論文。
碩二的張君涵說,教授訓練學生要自己吸收文獻、整理摘要,並用上台報告「逼」他們說英文,受益良多;任婷怡也說,上課只要發問或遇到聽不懂的地方,白台瑞會想辦法解釋,修他的課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也開拓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