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為鼓勵台灣民眾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文化部推出「國民記憶庫:台灣故事島」計畫,將在全國各地設置五十多個故事蒐錄站,其中四十四處已設置完成,同時也將建置一個記憶分享網路,匯集為國民記憶資料庫,做為未來研究者、電影拍攝者或音樂工作者的創作素材。
原住民學者孫大川昨日在現場錄製一段與高齡一百歲的母親之間的故事。他說,母親是部落裡傳承文化記憶的重要人物,但九十五歲後的她記憶衰退,他錄下有一次回台東家鄉時,媽媽和他說起一段關於她小時候「綠色隧道」的回憶,並把這段錄音製成光碟,做為她百歲生日禮物。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他平日在家就是用錄音筆和手機App錄下自己的生命經驗。他生長在花蓮瑞穗鄉,一場大火毀了阿公的中藥鋪、父親的鐘錶行,徹底改變了家族命運。雖然家及年少時照片都燒毀了,但記憶卻永遠燒不掉。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日宣布啟動「國民記憶庫」。她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史,由庶民主動發聲,透過國民記憶庫的累積建構,這些生命點滴的拼圖總匯,就是我們的國民記憶庫,是真正的國史。
民眾可透過全台設置的故事蒐錄站、行動列車或網站等,將生命故事永久保存下來。被錄下來的故事都會以數位影音加以記錄,上傳至雲端資料庫保存,並在當事人授權同意後,在「台灣故事島」網站上公開分享。網站ttp://storytaiwa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