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木雕家李宗儀最新漂流木傑
作─松鼠。 圖/范振和
【本報花蓮訊】「為了刻好蝸牛,我養了一堆蝸牛觀察,為了雕好魚體,我可以在溪邊垂釣一整天。
」素人木雕家林宗儀揀拾漂流木後,進行各種動物創作,件件栩栩如生。
颱風過後,總會看到民眾在海邊揀拾漂流木,有的人拿回家當柴火燒,六十二歲的林宗儀則拿來創作木雕。綽號「黑人」的林宗儀,成立「黑人工作室」多年,從事廟宇門神、神像、鐵門等各種彩繪作業,八年前偶然機會接觸到漂流木,覺得牛樟、檜木等台灣國寶級的木材,未能善加利用很可惜,便買了雕刀、鎯頭,看報章雜誌,開始雕刻。
「小時候在農村看多了蝸牛、水牛,於是就從蝸牛下手。」林宗儀表示,剛開始摸索時,雕得並不像,後來乾脆養蝸牛觀察,如今蝸牛觸鬚可以雕到三公分長不斷裂。此外,他儘量保留漂流木原貌,雜枝旁節往往變成山豬、梅花鹿的皮毛、頭角,原味十足,最近剛完成的松鼠傑作,鼠皮經過進一步梳理,細緻多了,他還特意為鼠嘴上色,增添彩繪特色,「有人說是畫蛇添足,我都無所謂,要讓自己快樂,才有創作的動力。」
很少人知道林宗儀就是三十餘年前知名景點長春祠壁畫彩繪的畫家,前兩年,他又應邀修復他自身傑作;而吉安鄉光華樂活創意園區的老舊大理石廠房,也由他與妻兒聯手彩繪三十餘棟,宛如一幅幅的立體畫作,重賦工業區樂活新生命。他笑著說:「一手畫筆、一手雕刀,對我來說,就建構了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