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之已至

郁思 |2013.11.15
1066觀看次
字級

 年過七十之後才聽到他人給予我各種不同的讚美。



 達城文友社每月聚會一次。有次開會前,一位女士遞給我一張照片說:「希望我到您的年齡也能有您的一分優雅。」朋友介紹說她是攝影社高手。並不知道是哪次聚會為我們留下的芳影。



 後來她兩次請我們做她的模特兒。她攝影兼導演,指導我們如何坐,如何站,如何笑,如何舉手投足。老人家動作弛緩反應遲鈍,她一定備嘗辛苦。



 我們特別感謝她給我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做模特兒的機會,還是彌足珍貴的「老年」模特兒。



 照片存放電腦裡,打開瀏覽一番,選幾張比較喜歡的印出來。灰白的臉面上紋路隱藏了笑容放大了。眉眼鼻唇組合出的不是美麗,是一分安穩的祥和。



 這就是她說的優雅嗎?偶爾有第一次見面的人,眼睛在我的臉面幾番圈巡後說:「妳年輕時一定很漂亮!」或是渾身上下打量一番說:「妳很有氣質啊!」



 中國人用詞婉轉,比起來美國人就簡單直接多了。



 跟女兒去超市買菜,結帳進行一半,收銀小姐笑著對女兒說:「S h e i s s o c u t e!」出門後女兒撇撇嘴,媽媽我看不出來妳「可愛」在哪裡。我也撇撇嘴解釋給在美國長大的女兒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另一次去超市,也是收銀員的一句話:「S h e i s p r e t t y,verybeautiful!」女兒出門笑著說,我哪天真要走出廬山看看媽媽的真面目。



 到大陸也有幾次戲劇性的場面。



 先生的姐姐住在蘇州,我們每年去探望一次。那天去蘇州的寒山寺,走累了兩個人坐在橋墩上休息。



 一群大學生的旅遊隊伍帶著青春朗笑行過橋去。一位男生匆匆又跑回來:「您倆好面貌,能替您倆照張相嗎?」我們還沒來得及擺好身段,他早已按了快門一溜煙跑遠了。



 一天中午逛完觀前街去王四酒家用餐。座位斜對角一桌六位中年女子,其中兩位對我抬頭打量一番低頭笑語交談。先生背對她們沒有看見這些。



 餐畢先生站起來找服務生要買單,一轉身那位女士對他招手。先生回來說:「人家誇獎妳漂亮呢,連帶也讚美我一番,說我們是很搭配的一對。」



 彼此間有段距離,她們可能沒看清我臉面的紋路,才會用漂亮的詞彙。



 年輕時就跟漂亮無緣,知道自己姿色平庸,最美麗是做新娘那天,在別人精心策「畫」下完全不是自己本來面貌。



 婚後不再為尋找良人多費心思,自己的容顏就更不放在心上。柴米油鹽的生活預算裡沒有脂粉口紅的開支,安心等著做黃臉婆。



 黃臉婆做了幾十年,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年齡,迎來這些讚美,心中當然竊喜卻又有些疑惑。



 早晚對鏡梳洗,一頭稀疏的白髮,一臉擁擠的紋路,眉毛稀淡,眼簾嘴角垂掛。年輕時至少勉強算是姿色平庸,如今卻是面容可憎啊!只有撐著笑臉時,啊!看著還有一分老人家的慈顏。



 跟女兒談起來,她說:「媽媽,妳多年來持續不斷的運動,所以腰桿挺直身材適中,沒有凹胸挺肚,看著就顯年輕。」女兒停頓一下,眨眨眼說:「a n d y o u h a v eyourownlittersomething.」我個子不高,身材瘦小,五官極普通。不燙頭不染髮,不搽粉不塗口紅,衣服不華美,皮包不名牌,鞋子不高跟。怎麼看,我只是大多數人眼裡腰桿挺、身材瘦的老太婆。



 我費心尋找女兒說的「屬於自己一些小小的東西」。



 一頭清湯掛麵的白髮,短短的用兩根髮夾把中間部分往後梳理夾穩,為求簡單而清爽。有過一番努力終究無法消滅的皺紋,只好隨它去,笑著與她和平共存。



 原是愛讀書的人,生活奔波的灰土讓書本蒙塵藏垢,如今得空好好清理。特別鍾情於散文的浪漫瀟灑不拘格式。好的散文一字一句織成帘幕,如春日和風日日拂過臉面。



 年齡漸長心胸漸柔。一顆墜落的流星,一片飄零的落葉,都是生命的凋零,總是一分不捨。一聲病痛的呻吟,一幅孤兒的畫頁,都是生命的掙扎,滋生著萬分的不忍。



 四年前開始練習寫毛筆字。手腕緩慢運作追求筆與紙間親密而完美的結合。寫著寫著漸漸感受心靈沉靜百慮盡消。悟出生活原該是這樣無所祈求如白紙黑字的自然單純。



 與皺紋白髮共存的笑容,和風輕撫顏面的舒適,對萬物不忍不捨的慈悲,筆墨拓展的自然,是這些成就了女兒說的小小的s o m e t h i n g?



 那麼這些「小小」的匯聚讓我這年過七十的老太太,贏來種種讚美。



 我是愈活愈飄飄然,不知老之已至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