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天在總統府進行「亞太經貿網絡的前景:亞洲與台灣的觀點」專題報告,闡述台灣在區域整合過程中的對策,他指出,亞洲過去缺少像歐洲緊密政治與經貿安排,但目前有區域經濟體制正逐漸成形中,台灣應有更積極作法,否則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加入這些區域經濟組織。
在報告中管中閔分析歐洲與亞洲的經濟體制發展時指出,從歐盟或歐元區來看,從經濟體制、關稅同盟、貨幣體制、共同市場到政治體制,該區域與美國相較,國與國之間財政沒有統一調度,收支上產生不平衡的情況。
他說,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主要的是國內的變化,在亞洲,主要的變化是東協的演變,實力增長,爭取在區域內的發言權,也開始和韓、中形成自由貿易區,亞洲也往歐洲那樣子的區域整合邁進。
至於台灣在區域整合過程中的對策,管中閔表示,我國對外談判應加速,以「搭積木」的方式可能緩不濟急,應有更積極的作法,否則可能無法在二○一五年前加入兩大自貿區談判。
他主張,國內應舉行政策大辯論,因為目前的座談會、廣告、宣傳片等文宣作法,收效甚微,尤其無法接觸到青年群眾;應利用的網路行銷,不迴避負面效果,以台灣的前途與機會,直接向青年人訴求。
在協助產業調整方面,管中閔表示,可擬定客製化的轉型輔導措施,對轉型企業提供資金協助,對轉型企業續聘既有勞工提供獎勵,對被迫產業的勞工提供特別就業與培訓協助,各種措施應事先宣布,積極輔導,補助到位。
管中閔強調,我國需要改變觀念,並以實際作為來減少衝擊,但民眾是否有共識?政府是否有決心?這條路還很遙遠,但我們卻沒有太多時間,都需要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