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立委陳亭妃昨天表示,不肖大廠市售進口油品上的「國際條碼」與「產地國」標示不符,鑽法律漏洞,政府又無法可管。對此,財政部及商品條碼策進會說明指出,條碼不是認定產地依據,消費者若要了解產品資訊必須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商品條碼策進會指出,國際條碼基本上是讓廠商自行處理,以品牌為主,不是以產地為主,消費者若要了解產品資訊必須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無法從肉眼辨識進口油品的產地來源,相關標示並不清楚。
財政部關務署則指出,小包裝油品與大桶油進口時都會註明產地,但之後的分裝、調和就不歸海關管轄,貨品上的商品條碼也不是海關認定產地依據。
陳亭妃說,廠商「以假亂真、以低賣高」主因在於對進口油品並無權責機關,導致無法令可管的現況。她要求政府立即訂出「原裝進口」食品管理辦法,釐清專責單位,並發展食品安全追蹤系統,才能讓消費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