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2演出《斷章》,台下觀眾屏氣凝神觀賞,謝幕五次。圖/雲門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上周末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在維多利亞港邊的戲台上,紙風車劇團、雲門2等知名台灣表演團體,將戶外演出經驗帶到香港,吸引上千位觀眾。文化部長龍應台豎起大姆指說:「這就是台灣的文化品牌!」
戶外演出 交流文化
「二○一三台灣月」有六大團四實驗團同登香港舞台,都有「國家級」的水準,除了在劇場演出外,今年更強化戶外演出形式,推廣台灣文化品牌。「台灣月」是香港光華中心的年度活動,過去七年來節目的內容,包括電影、音樂、戲劇、文學、美食、生活文化等範疇,今年首次以表演藝術為主軸,並以「野台灣」為主題,帶出表演藝術的社會力量。
香港對於戶外演出大多認為是一種輕鬆、非專業的演出型態,習慣把劇場藝術當作是只屬於少數精英的專利;而台灣的表演團體以藝術下鄉來培養國民美學素養,以及「野台」表演和庶民生活的關係,帶給香港文化界很大的震撼。香港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行政總裁胡恩威表示,香港地狹人稠,過去並不鼓勵戶外藝術演出,公園裡偶爾有民眾唱大戲,就會引來居民抗議,很羨慕台灣能有開放自在的文化環境。
龍應台表示,台灣包括雲門舞集、紙風車等知名團體,都會到偏鄉演出,希望將這種獨特的表演特色帶到香港,打破香港人對於空間的看法,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親近高水準的藝術表演。
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也說,戶外演出最大優點,就是提供弱勢族群孩童,或沒有習慣買票走入劇場的觀眾,有機會接觸國家劇場等級的呈現;到香港進行戶外演出,可以打破他們的階級觀念,吸引更多人認識台灣的表演團體。
龍應台指出,台港文化互有優勢,藝術下鄉、三十年的社區營造經驗能讓香港參考,而香港的經營管理則值得台灣借鏡。十一月下旬香港文創設計將來台參加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促進台港文化交流。
台灣文化品牌 推向國際
龍應台認為,八年來「台灣月」做得很成熟,可以把整套思維和做法提供給文化部各個駐外單位參考。除了香港,也計畫向鄰近的澳門推進。以軟實力進行文化外交,一步步將台灣的文化品牌推向國際,。
國內蘭陵劇坊創辦人吳靜吉指出,這次有十個台灣表演團體參加香港「台灣月」的演出,這些團都由傳統再生,創作中吸入在地文化,具出東西交流的特性。吳靜吉說,習慣戶外演出的台灣藝術團體,不論是到香港或任何地方,都能呈現台灣創意。這次「台灣月」成功表現,除了讓香港人看到台灣,也讓很多外國觀眾看台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