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教育部認定教職員參加畢旅是「執行公務」,函各縣市須由主管機關編列經費核實支應,縣、市教育局叫苦,無錢可編。教育界一片不滿聲浪,批教育部只有公文沒配套,校長募款壓力大,偏鄉小校沒資源,教師嘆被汙名化,醞釀消極抵制。
目前畢旅中的教職員費用,大部分由旅行社回饋,有人質疑「圖利老師」。教育部三月邀集各縣市教育局開會討論,做成「畢業旅行視同校外教學」決議,教職員隨隊視同執行公務,費用由學校或主管機關編列。函文各縣市一百零三年度起編列相關經費。
桃園試算一年要一千多萬元,高雄則要兩千多萬元。高雄市教育局主任祕書戴淑芬指出,教育預算捉襟見肘,實在擠不出來,只能請各校支應。
苓洲國小校長翁慶才表示,教育部應協商因應機制,而不是一意要地方政府承擔。他的作法是請家長會編預算支援,雖然問題暫時解決,但連家長會都組不太起來的偏鄉小校,找不到錢也只好不辦了。
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劉亞平與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陳建志都認為,既然教職員參加畢業旅行是「執行公務」,地方政府當然就應該依法編列預算,而不是把燙手山芋丟給學校。
一名國中導師說,去畢旅神經繃緊緊,就怕孩子有什麼閃失。不要把老師當成「白吃白喝」,請教育單位編經費支應,讓教師去的「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