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發現「頂橋仔遺址」,委託科博館進行遺址試掘,預計十一月底完成。圖/喻文玟
【本報台中訊】中興大學近年發現兩處史前遺址,主動委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助會勘,經台中市遺址及古物審議委員會議,確定有距今三千年前的「頂橋仔遺址」及一千五百年前的「番仔園文化」,校方昨天表示,遺址會保存,並設置「頂橋仔文化展示區」。
中興大學是國內第一所校區內有史前文物出土的大學,目前在國際農業研究中心的興建地點,挖掘出「頂橋仔遺址」遺物標本合計兩千六百二十七件,包含距今三千年前的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的文物。
校方說,民國九十七年底施工時,發現疑似史前文化遺址,學校立即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通報,自籌經費委託科博館進行「頂橋仔遺址委託試掘評估計畫」,九十八年開始試掘,花了一年時間確定。
另一個新建工程「學生第二餐廳」,今年工程開發前的考古試掘也發現文化遺蹟,預計今年十一月底完成試掘,科博館初步證實,這區的文物為距今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年的番仔園文化遺蹟。
興大校長李德財說,「頂橋仔文化展示區」將設置在文物出土處,明年落成,展示文物複製品外,也會重現三千年史前聚落生活型態及工藝技術;今年發現的番仔園文化遺蹟將納入一併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