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勢,是商業慣用的手法,很多活動一推出,甚至是在選舉或是明星發片時,都要靠造勢。
勢,在我看來就是創造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一個人積極塑造自己的形象,讓別人留下好印象,就是造勢。
對管理軍隊來說,透過合理的建制,諸如班、排、連、營、旅的編成,使各級單位適切地執行不同層面的任務,將龐大的人力及資源加以組織,有效迅速的執行上級的計畫,自然形成一種優勢。。
試想兩軍交戰,彼此素質都差不多,但是其中一方軍紀嚴明、分層節制,領導高層能以更快的速度傳達指令,兵士就算遇到傷亡,也不致潰散或士氣驟降,如此不就占有優勢?
造勢不限於此,《孫子兵法‧軍勢第五》說:「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孫子在此提出了戰術的重要。
他說戰術講究虛實相間、避重就輕,常言道:「虛者實之,實者虛之」,也就是沒實力要裝成有實力,有實力要裝成沒實力;風險無處不在,弱而示強,強而示弱,這是誘敵逆襲的必要手段。
同篇又說:「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先給對手錯誤的訊息,讓他做出誤判,我方就占據訊息上的「勢」,以較小的損傷獲得較大的戰果,達到避實擊虛的目的。
在情報蒐集困難的古代,資料的準確性更顯重要,決策者每一個指令都牽動著組織的未來走向,若是訊息缺乏,將引領部隊步向深淵。
不過擁有正確的資訊還不夠,高瞻遠矚的指揮官也是不可或缺的,孫子在這方面強調:「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北宋的兩次變法:慶曆與熙寧,雖然失敗的原因很複雜,但是執行者的失當,是很關鍵的因素。
正確的挑選人,是占據優勢的條件之一,所以戰爭也強調人和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