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從塑化劑、黑心油到瘦肉精,一連串食安事件,讓國人「飲食難安」。衛福部為掌握食品供應鏈,將實施食品登錄管理制度,昨預告食品業者登錄辦法,將於明年開始分階段「強制登錄」。此外,新版食管法將增列「一定規模食品業者」登錄後才可營業。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雖然已建置登錄網,但僅「自願登錄」,並未強制。明年第一階段強制登錄業別,包括食品添加物、肉品業者輸入食品、水產品、乳品、塑膠類食品容器具,以及包裝業者、有工廠登記的餐盒、保健食品業。
「透過食品登錄管理制度,有助於衛生機關掌握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上下游來源去向。」蔡淑貞表示,食品登錄是趨勢,預計未來五、六年內完成登錄建置,食品產業必然會有陣痛期。第一波強制登錄對象,主要是食品添加物業者,不論輸入、製造或販賣業者,都要強制登錄產品資訊。至於澱粉、生鮮冷藏蔬果業、大宗穀物業、連鎖速食業者,則是後年開始強制登錄。
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拒絕強制登錄又未限期改正的食品業者,會面臨三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將遭歇業、停業一定期間、廢止公司、商業、工廠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等,或被廢止登錄,被廢止登錄者,一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
今年六月才剛修過的《食品衛生管理法》,對於產品標示不實,最高只罰二十萬元,立委認為沒有嚇阻作用,必須「亂世用重典」。
食藥署副署長吳秀英說,將於兩周內再提出新版《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摻偽罰鍰最高達五千萬元,刑責也提高到五年以下。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江惠貞表示,若朝野立委有共識,新版食管法可望逕付二讀,年底完成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