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 無中生有油畫村

 |2013.10.26
1912觀看次
字級

【新華社電】海天一色,白鷺翻飛,綠道縱橫。徜徉在中國最大的台商投資區——廈門海滄區,時見配電箱上畫滿了油畫,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這是我們提出的創意,政府部門大力支持。」海滄區美術產業協會會長李旭鑫說,「幾年來,一百多個畫師義務創作,為一千多個配電箱配上油畫,既美化了環境,又大大減少了亂塗寫亂張貼現象。」

這個過去是廈門島外的小漁村,歷史上與油畫幾乎絕緣的城市,因著上世紀八○年代中後期的改革開放政策,帶進兩家由香港人和韓國人設立的油畫公司,培養了一批畫師,為廈門油畫產業的興起帶來火種。

從賣畫到畫商等畫

一九九九年,連接廈門島的海滄大橋通車,大批畫師入駐當時房租較便宜的海滄,國外畫商和代理商也陸續在海滄設立辦事處。「當時大部分畫師靠國外訂單生存,純粹是買方市場。」李旭鑫說,「一有畫商來收購,海滄就會出現賣畫大軍,大批畫師拿著成捆的油畫,經常把小區通道擠得水洩不通,有的甚至從早晨排隊到晚上,還賣不上畫。」

二○○五年,海滄區美術產業協會成立,湖景華庭油畫一條街六十八家畫廊開業,海滄油畫村初具雛形。自此,海滄的畫師有了直接面對市場的平台,有實力的畫師作品受到買家追捧,中間商逐漸退出舞台。

「這以後就是賣方市場了。排隊賣畫的現象不再有,反而是畫商在畫廊裡等畫,在海滄一住就好幾天。」李旭鑫在二○○六年成立了藝術公司,最高峰時擁有一百六十多名畫家。

二○一一年初,海滄區美術產業協會發起兩岸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世界最長油畫——三百六十五公尺長卷《江山如此多嬌》在廈門展出,轟動一時;去年十月,海滄油畫村在海峽兩岸文博會期間舉行全球採購商訂貨會,三天現場成交人民幣二千多萬元。

歷經興衰沉浮,海滄油畫村逐漸形成興港花園步行街、馬青路和中滄公寓三大街區,目前擁有五百多家畫廊、六千多名畫師,由最早單一的來單加工,發展到如今的自主開發創作再生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產品九成出口歐美,國內市場占有率也快速提升,「海滄油畫村」成了年產值近人民幣十億元的中國三大油畫產業基地之一。

見證海滄發展歷程

據了解,中國三大油畫產業基地分別是深圳、莆田和海滄,三地各有專攻,海滄主要是生產手工油畫,目前有兩百多名原創畫師,手工油畫產量冠居中國。「手工油畫附加值比較高,要求畫師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海滄在這方面人才比較多。」李旭鑫說,近年來海滄油畫入選全國美展的有十多幅,油畫最高賣到每平方公尺人民幣七點五萬元。

很難想像,從小漁村開始發展,再以台資電子、機械、生物製藥為主導產業,成為廈門工業總產值最大、聞名中外的「中國百強區」,還能無中生有出一個美麗油畫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