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觀察 勤思考 變身愛迪生非夢事

羅智華 |2013.10.25
2389觀看次
字級
我們踢毽子時常數到忘記次數,因而 讓方俞婷從中獲得靈感、發明「報數毽子」。圖/章家源
開南商工學生研發「多功能安全椅」,獲2013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金牌獎。圖/林伯東
宜蘭縣學進國小學生馬德志發明「羽球收集器」,能快速收集散落地面的羽球。 圖/林伯東
台中市大里區內新國小學生研發作品「怠速警示器」,當怠速超過時間就會發出警示音,亦獲發明展金牌獎。 圖/林伯東
發明 「報數毽子」的方俞婷(左二)獲高雄市長陳菊表揚(左三),她認為發明之道就在於觀察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思考解決方式。圖/蔡瑞琴提供

你踢過毽子嗎?不少人踢毽子時常會邊踢邊算自己踢了多少下,但往往一分神就容易忘記自己剛剛數到哪,只好又從頭再數一遍,讓人哭笑不得。相似困擾也曾發生在目前就讀高雄市陽明國中、喜歡踢毽子的方俞婷身上,不過愛動腦的她卻是邊踢邊想到:如果能研發會「自動報數」的毽子,豈不方便許多!這個靈光乍現的點子不但成為她發明「報數毽子」的靈感來源,創意想法更一舉奪下2013年第9屆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金牌獎,令她驚喜萬分,全校與有榮焉。

談起發想動機,方俞婷表示,她曾在網路上看過一種報數跳繩,心想若也能研發「會報數的毽子」就太好了。於是她和姐姐腦力激盪,試著將可以計算次數的感應器裝進毽子裡,歷經一年時間加上過程中不斷修改設計圖,終於研發成功,心裡的成就感非筆墨所能形容。指導老師曾張義表示,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能活用知識才算有效學習;以方俞婷為例,除研發報數毽子外,還從鞋架中獲得靈感,目前正在研發「除臭鞋架」,希望結合紫外線殺菌燈來進行除臭,讓穿過的舊鞋子不再臭氣薰人。

「發明力也等同於孩子未來競爭力,站在家長角度,我向來很支持孩子的興趣」方俞婷的母親鍾美勇表示,不是只有課本上的學習才叫學習,像她就很樂見女兒對創新發明感興趣,還會與孩子集思廣益思考有沒有解決之道;每當聽到孩子又有什麼靈光乍現的創意時,就鼓勵孩子趕快用筆記錄下來,以免腦海中的好點子稍縱即逝。

而目前是宜蘭縣興中國中學生的馬德志,則是在就讀宜蘭縣五結鄉學進國小時,發明了「羽球收集器」。平常很喜歡發明創新事物的他上羽球課時發現羽毛球掉了滿地,但同學都覺得彎腰撿羽球很麻煩,於是激發他思考發明「羽球收集器」的構想。

在教師陳榮政指導下,馬德志開始發想收集器的製作。起初設計是用一根桿子拉動上方把手、藉由鋼絲將推球桿往上提,等到把手鬆開後,就能讓推球桿將球推入球筒中,但這樣的設計必須對準羽球尾部才能準確將球推進球筒中,實際使用時不是那麼方便,於是師生倆又開始腦力激盪,最後終於研發出可以由上往下罩住羽球的收集器,使用時更得心應手。

之前就曾為爺爺奶奶研發銀髮族「穿襪輔助器」的馬德志是學校的小小發明王,喜歡動手做的他,從小就嶄露發明潛力,不但曾在國際發明展上獲獎、為校爭光,上了國中後一樣熱情不減。



從生活找靈感 防跌警報器守護老人



平常有時間就會跑去參觀發明展的馬德志笑著說,其實發明沒有我們想像中困難,最重要是平日多觀察、多思考,遇到生活中不方便的地方就想想看如何解決,等到靈感來臨時就能為發明助上一臂之力。



對此,宜蘭縣興中國中校長楊乃光也有同感。他表示,隨著教育模式日益多元,學習也不再只限於教室裡,像是創造力教育就是近年各校都注重的特色教學。他以興中國中為例,會把對科學有興趣、有潛力的學生集結成群,每周定期請老師來加強科學教育、讓學生參與科學實驗,藉此激發更上層樓的科普創意。



除了會報數毽子與羽球收集器外,就讀台南市長榮高級中學的曾耀賝、黃詩婷、楊皓雯等也花了一年多時間攜手研發「老人『摔』『甩』警報器」。談及發明動機,曾耀賝表示,因為有感於老人家不慎跌倒摔傷的意外事件時有所聞,激發他們想為銀髮族做些什麼的想法。為此,他們還特別到公園與老人進行實地訪查,了解到原來老年人不慎跌倒時,最需要的就是旁人趕緊伸出援手,以免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了解需求後,曾耀賝表示,三人小組就開始討論,經過不斷修正與設計,終於成功研發出只要長輩一跌倒,就可立即發出聲響的警報器,扮演老人家行動守護神。



而目前就讀開南商工的王順正與江益達,則是以「多功能安全椅」獲得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金牌。研發動機主要是來自於他們發現學生有時會發生因翹著椅子而不慎往後倒導致受傷的不幸意外,於是他們就在椅上增加輪子,讓椅子不會往後倒。不只如此,他們還發揮巧思將椅子加長,當有需求時就可立刻變身成為三人椅、實用又便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