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科系聞名的實踐大學,研擬調漲學費百分之三點四五,每學期增加一千五百元,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過去十年間學費幾乎都凍漲,將努力讓凍漲繼續。
市場行銷講究顧客群的差異化觀念,國立大學常嘆經費不夠,何況是只有少量政府經費補助的私立大學?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政府該管的是國立大學(有學校也喊要漲),私立大學部分該鬆綁,鼓勵他們有更充裕的經費來源,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能和資源較充沛的國立大學一較高下、迎頭趕上。
私立大學特色是自由多元,許多有悠久歷史和良好辦學績效,各類人才能在國內外比賽頻頻獲獎,獲得肯定,這些都是學校辛苦培育出來的「台灣之光」。
只要未出現聯合調漲,學費該有更多自主空間,可收到「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
若有私校收費較貴,而招生也競爭激烈,這能刺激學校反思和改進,不正是教育部和社會期望的高教願景?
蕭嘉弘(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