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知止的智慧

秦湖 |2013.10.24
1991觀看次
字級

東漢著名經學家馬融想要給《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經有賈逵、鄭眾二人作注在先。於是找來他倆的注解仔細閱讀後,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他這樣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

正因為馬融看到了賈逵、鄭眾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斷打消了給《左氏春秋》再作注的念頭,轉而去寫《三傳異同說》,隨後又為《孝經》、《離騷》等書作注,成就斐然。

東漢有名的詞賦家王延壽遊覽魯國的靈光殿之後,寫出了一篇很有氣勢的〈靈光殿賦〉。湊巧的是,著名文學家蔡邕也遊覽了此殿,也著手在寫〈靈光殿賦〉。當蔡邕寫到一半的時候,看到了王延壽的作品,不由得大加讚賞,連連擊掌。蔡邕自嘆不如,隨即停筆,另寫其它文章,後來也創作出了不少經典作品。

馬融和蔡邕都是當時的大學問家,「知止」是他們共有的人生智慧。

事實上,「知止」不是畏縮和膽怯,而是一種智慧;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也正是因為懂得「知止」,他們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進而收穫屬於自己的別樣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