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強的工作室「文林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保存清代以來的木活字近十萬枚。
圖/中新社
大陸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傳承人邱志強,以木活字印刷術印刷古書籍。圖/中新社
【中新社電】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二○一○年被聯合國機構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木活字印刷術,目前僅於大陸福建偏遠山區寧化縣、浙江瑞安,仍遺存著這一古老印刷術。
福建寧化從明代開始使用木活字印刷,現還保存有新舊木活字近四十餘萬枚,主要用於印刷家譜、經書等。如今,這一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卻面臨滅失的危機。現在寧化縣擁有這項刻印技藝的「譜師」僅有四人,年紀最大的已有六十多歲,年齡最小的傳承人邱志強也有三十五歲。邱志強隨父學習木活字印刷,已二十個年頭,傳到他已是第四代。
隨著科技的發展,木活字印刷的成本高、效率低,明顯處於劣勢。木活字印刷是純手工,費時、費力、費錢,同樣的族譜,木活字印刷的成本約是鉛印成本的四、五倍。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支持和幫助下,邱志強和他的木活字印刷先後參加了海峽文博會、海峽林博會等展會,展現《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木活字工藝品,引起不少關注和購買,才給木活字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