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指出,國小六年級社會課本投資理財的章節內,提到房地產是理財工具,還寫到「逢低買進、漲價賣出」,引發家長批評是在教導小學生炒房投機。
我認為家長的反應實在太過激烈了,畢竟所有的理財工具,舉凡:基金、股票等要能獲利,真正達到理財的效果,所講究的原本就是「低買高賣」;況且課本中也都有補充說明「高獲利的投資,風險相對也較高」,像房地產就屬於高風險的投資,家長會誤以為課本在教導投機觀念,實在是斷章取義。
在這低利率又物價飛漲的年代,只教導學生「將錢存在銀行或郵局」等看似安全的理財方式,就是正確的嗎?通貨的膨脹早就已經將存款的利息吃光,反倒成了負利率。看似安全的理財方式,或許也並非那麼萬無一失、那麼的正確了。
關於理財的教育,向來就是我國教育長久以來嚴重忽略的一個區塊,若還要用如此偏頗而高道德的標準來檢視,恐怕只會讓理財教育更無法推廣,讓孩子更學不到正確的理財觀念罷了!
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