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實踐大學率先喊出漲學雜費,世新大學也傳要跟進,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表示,會努力讓學雜費「繼續凍漲」。但政大、清大校長皆認為不能長久凍漲,否則將影響教學品質;政大更預計十二月底籌組審議小組,和學生討論調漲方案,漲幅沒有限制,但須反應教學品質,「錢都會用在學生身上」。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昨天邀請教育部長及國立大學校長列席,就「一○三年度教育部及所屬單位預算編列情形」提出報告。立委陳亭妃指出,實踐大學預計明年二月調漲學費百分之三點五,平均每名學生約增加新台幣一千五百元,世新大學也要跟進;若教育部同意調漲,未來國立、私立大學可能都會相繼跟進。她要教育部長蔣偉寧苦民所苦,全力阻擋。
蔣偉寧表示,常態性學費調整方案未出爐前,大學學雜費調整依現有方案規定,大學可依物價、勞動薪資、可支配所得等,訂定學雜費標準,漲幅最高百分之二點五。但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實踐大學,還沒有任一所大學向教育部提出調漲學雜費方案。
蔣偉寧表示,了解現在的經濟狀況,過去十年大學學費幾乎都凍漲,他會努力「讓凍漲的情形繼續進行。」
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表示,學雜費調整必須考量社會經濟狀況和民生觀感,也要配合教育部規定,學校暫時無調漲學雜費規畫。
清大校長陳力俊則表示,學費只佔學校收入一成,九成經費都要另外找;清大該開的公聽會、說明都會做,但教育部已經九年沒漲學費,此舉讓學校經營「會有困難」。
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政大校務會議已通過學雜費審議辦法,未來學雜費調漲須直接反映教學品質,十二月前將成立審議小組,其中三分之一是學生代表,讓學校各單位提出調漲方案和經費運用具體項目,審議小組通過後,再送校務會議決議。
吳思華表示,政大不會因水、電成本上升而漲學費,但學費長期不漲,導致教學品質下降,受害的還是學生;並強調學雜費若調漲,錢都會用在學生身上,如增添設備、增聘師資,降低師生比等,透過具體項目和透明化過程,讓師生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