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許地山的名篇《蛇》,說他和蛇都一動不動,久久對峙,後來,因心中害怕,飛也似地跑了,蛇也飛箭一樣跑了。妻子說:「若你不走,誰也不怕誰。在你眼中,牠是毒蛇;在牠眼中,你比牠還毒呢!」
一方的攻勢強了,對手方不見得會做出讓步。正如許地山所悟:「兩方互相懼怕,才有和平。若有一方大膽一點,不是他傷了我,就是我傷了他。」
這讓自己想起二○○三年閒居山村老家的那個冬天,連日大雪紛飛,院裡兩株青松被壓彎了枝頭。我想幫它抖落遍身飛雪,竟見樹底周圍一圈的雪堆壘得高高的,呀!雪是從枝頭上一點一點滑落的。
風雪無盡,唯其隨之放下姿態。故風雪過後,依然有著挺直的風釆。
那人呢?也總想贏得尊重,那就必須讓自己強大起來。
《命運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嫉妒比自己成功也是人的天性。但「如果你想贏得朋友,讓你的朋友感到比你優越吧;如果你想贏得敵人,那時時刻刻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卡耐基說得很是中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誰又敢誇口「捨我其誰」呢?有一位朋友,學習和工作都優秀,人緣也好,但是,唱歌真不行,沒一個調子對得上的,不過,大家依然喜愛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笛子吹得特別悅耳,跆拳道是他的強項,他只是出賣自己在其他領域的不足。
「善於低頭的女人,是厲害的」,這是張愛玲的一句名言。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如何展現自己的親和力——放低自己的姿態;徐志摩贈日本女郎的詩裡有描述:「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種意境使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憐惜。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有一則軼事。
首相就職典禮結束後回家,「叩叩叩」地敲門。正在為她準備慶功宴的丈夫隨口問:「誰啊?」鐵娘子大聲答:「我是英國首相!」
屋內半晌無語,也沒見開門。鐵娘子一改強勢,溫柔地說:「親愛的!我是你老婆。」聲音不大,門很快就開了,丈夫給了她一個熱烈的擁抱。
還記得一篇文章,寫兩種不同性格的藍甲蟹。一種較為凶猛,不知躲避,與誰都敢開戰;一種較為溫和,不善抵抗,遇敵便翻身裝死。
千百年後,凶猛的藍甲蟹,在相互殘殺中死了一半,被天敵也吃了一半,已成瀕危動物;溫和的藍甲蟹,因善於保護自己,反而繁衍昌盛。
可見強者能利於生存,但不一定就此高枕無憂,唯有「適者生存」。
劉伯溫《百戰奇略‧強戰》載:「凡與敵戰,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給對方怯弱的錯覺,再給意外的打擊,則示弱也不過是「麻痺敵人」的手段而已。
有一個「退避三舍」的典故:晉楚開戰,晉軍主動退出三十里(古時以十里為一舍),結果楚軍就輕敵冒進,被一舉殲滅了。典故講的就是低姿態示弱誘敵致勝的事例。
《道德經》第八章云:「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水有利於萬物生長,卻不爭占高潔之地,誰又敢說水是柔弱不堪的。它依勢就形,穿山越石、避過荊棘、漫過草地,然後注入大海。
人生的幸運不在於一帆風順,而在於能化險為夷。因此,建議以後教育孩子,尤其是男兒,與其說「有淚不輕彈」,與其說「陽剛」,倒不如教之以「俠骨柔情」。
低姿態,以弱者的姿態行事,這是一種「高貴的軟弱」,一種「人生的清醒」,大抵「四兩撥千斤」就是這個意思吧!
他們衝勁不大,但是能一路堅持,自會成為長久的贏家。對於弱者而言,從中得到了慰藉,以心平氣和的姿態,自覺地向強者學習。
低姿態的人,是一個豁達大度,充盈智慧的人。因為他們在「低」中經營出了「高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