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組成的榮陽團隊,領先全球,針對變性慾症者身心靈的腦科學研究,發現變性人的大腦反應跟常人大不相同。研究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暨北榮教學研究部整合性腦功能研究小組教授謝仁俊說,研究團隊應用「功能性神經聯結磁振造影技術(fcMRI)」,發現變性者的「男女性別表徵腦區」及「社會性腦神經網路」的大腦神經聯結方式及「自我意像身體表徵」的神經迴路與一般人明顯不同。
謝仁俊說,變性慾症者的差異性在於他的腦部負責生理性徵、性行為跟整個社會性的功能包括情緒、衝突等方面的結合,形成一個系統性記憶的神經網路,這個神經網路是一般人沒有的,所以他(她)「可能是男兒身女兒心,或是女兒身男兒心」。包括在觀看情色影片時,變性慾症者的心理投射及大腦反應也迥異常人。
北榮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鶯喬表示,過去十八年來,她診治過五百多個案中,約有半數曾合併有憂鬱症狀。對一般人而言,像呼吸最自然的身體構造,變性慾者卻遙不可及。手術前,必須努力爭取認同,手術後還得承受極大身體痛苦,包括長期復健及荷爾蒙治療,尤其男變女的變性人,常需忍受家人及他人異樣的眼光。
榮陽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有助於變性慾症者去汙名化、去疾病化,未來可應用在臨床評估變性慾症者是否可接受性別重建手術之用。目前,國內為避免特定醫院的醫師可能意識偏頗,規定國內性別重建手術治療需要有兩家不同醫院的精神科醫師開具手術轉介診斷書,且接受手術治療者需達法定成年年齡二十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