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首度定今年十月為「生命教育月」,分為「愛人、愛己、愛地球」三個層次,透過校園課程設計、義工服務等活動,例如新北市永平中學不辦校慶,師生跑去當義工,幫彌留的婆婆演奏;世新大學則是以待用餐,幫助弱勢學生,讓參與學生實際感受生命的意義。
「生命教育月」全國參與的各級學校約有二千七百三十七所,總計辦理八千六百八十六項活動,希望引導學生正向思考、面對挫折、珍惜生命等。
教育部邀請今年總統教育獎得主李御豪擔任代言人,他罹患唐氏症,克服先天障礙,勤練薩克斯風,獲得彰化、高雄等六縣市街頭藝人證書。
配合活動,台北市國語實驗小學採四階段推動生命教育,先透過《論語》教學,從先哲的語錄中了解生命與愛的本質;接著再邀請阿公、阿嬤分享生命故事,教導面對挫折的方式;最後則是透過生態環境參訪,實際體驗生命的意義。
新北市永平中學校慶沒慶典,反而所有師生都跑去當義工,每年暑假甚至會帶團到馬來西亞,照顧當地老護院的老人家。永平中學校長李玲惠說,曾經有位接近彌留狀態的婆婆,因為學生在床邊的演奏,婆婆眼睛再度睜開、恢復精神,讓學生們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世新大學則是舉辦「幸運草節」,在校內推動「待用餐點」活動,幫助經濟弱勢學生;另外也加強班級凝聚力,透過班級活動,讓學生得到歸屬感,並學會互助精神。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如果不懂生命,教育便是空話,因此必須推動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以同理心和行動,具體實踐對生命的關懷。他說,生命教育的策略,從「同理心」、「同情心」出發,進而在無常的生命中,建立不怕失敗的勇氣;李御豪的生命故事,就是最佳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