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鄰近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的高雄都會公園裡,種了二十餘棵台灣少見的羅望子樹,每年到了結果期,在附近工作的外勞總是呼朋引伴,拿著長竹竿摘果,把它做成酸酸甜甜的「東南亞料理後」,再把一道道家鄉私房菜,端到園區與台灣人分享。
高雄都會公園管理站主任洪欽勳表示,早在民國八十五年間,台灣製造業請來大批外勞到此工作時,不少外勞就會趁著閒暇時間,到園區裡運動休閒,「全盛時期」,一天到園區運動的外勞就高達三百多人。
常與外勞互動的洪欽勳,得知他們很想念家人,決定引進二十餘棵羅望子樹,種好後,再帶幾位比較熟識的外勞朋友繞繞,他們一見家鄉常見的羅望子樹,興奮的又叫又跳。在取得園區人員同意可摘果後,外勞天天期待羅望子結果,每年接近結果期,他們會自備摘果工具,小心翼翼的摘下果子後,再拿回家料理。
「外勞感受到台灣人的善意後,會適時的回饋。」洪欽勳笑說,外勞摘果後除了自製料理,分享給同鄉的人,有時看到園區人員身體不適,還會熱心的找來杯子,放入羅望果、糖果及紅糖等,泡成當地具有感冒療效的紅糖水給園區人員喝;見台灣人食慾不振,則會在碗內加入羅望果、少許辣椒醬和糖等佐料,拌給台灣人吃。
「感謝台灣人將心比心,體會我們的思鄉之情!」,印尼籍勞工Yanti說,在外地工作,最煎熬的就是半夜想起家人,以前她為了解鄉愁,會跑到專賣東南亞食品的超商買羅望果吃,後來得知都會公園有種羅望子樹,她常跑到樹下,望著樹,想念家人。
印籍勞工Lisna則說,羅望果不只是食物,更代表著她小時候常與奶奶在庭院內摘果的甜美回憶。她希望,回國前,家人身體能夠健康,也謝謝台灣人為了他們,如此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