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為讓技職體系學生能畢業即就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教育部昨天宣布將從一○二年起投入總經費兩百零二億元,推動「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教育部計畫開放「企業辦學」與「校辦企業」的運作。
近年來,在少子化危機下,不少學校都面臨招生困難窘境。教育部目前正在研擬「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草案,鬆綁技職教育相關法令,以「企業辦學」方式讓產業可和技職學校攜手辦學,讓業主提供在校生到企業觀摩實習,甚至未來還可能開放由民間企業來接手無法繼續經營下去的技職學校。
「校辦企業」則是希望將學校的研發成果透過成立新公司來達到商品化成效,讓研究成果得以量產上市,使技職教育可以為產業挹注新活水,未來也計畫補助科技大學成立創新創業平台,一方面提供學生有更多元學習機會,另一方面打造雙贏局勢。
除此之外,為幫助技職生踏出校門後可順利與產業接軌,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也將擴大辦理「產業學院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結合廠商來培訓學生具備「準員工」的能力,等到畢業後就可直接在合作廠商任職,教育部預計成立三百至四百個產業專班,計畫每年可培養至少六千名以上的技術人才,讓技職教育可以直接對應到產業人力需求。
另外為提升學生實務技能,教育部計畫從一○三年度起實施「高職就業導向課程專班」,鼓勵高職與產業機構或大專院校一同規畫以實務技能學習核心的課程內容,並讓高職生有前往職場體驗的觀摩機會,提前培養未來用得到的就業競爭力。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教育部將以遴選方式補助學校成立一百個專班,預計每年培養四千名學生。
李彥儀表示,整體計畫將透過三大面向、九大策略來推動高職學校與技專校院進行科系調整、設備更新、就業接軌等多元面向改革,藉此改變社會對技職教育刻板印象、並栽培產業所需的技術人才。
「這是跨部會的大型計畫,教育部將打造串聯產、官、學界的合作平台」,教育部常務次長陳德華表示,技職再造計畫將從制度調整、課程活化、就業促進等三大面向著手。
「我們希望企業未來能以員工『學力』來起薪,而不是只看重『學歷』」李彥儀表示,為提升技職生就業率,教育部特別推動技職再造計畫,就是希望學生不要一昧追求文憑,而是先有就業實務經驗後再升學,以彰顯技職教育特色,讓學業與就業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