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一年新增近三千名淋巴癌病患,過去十年來已成長一倍。醫師提醒,只要身體出現不明的淋巴結腫大,或莫名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體重減輕並感覺疲倦,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六十九歲莊先生,五年前出現「鮪魚肚」,平常有運動習慣,飲食也很節制,以為身材走樣是中老年的現象。直到小腹腫脹,用手按壓有硬塊感,就醫才發現腹中有一顆十六點五公分、烏魚子大小的晚期淋巴癌。
莊先生事後回想,發燒、過度流汗,這些被當成感冒的小症狀,竟全是罹患淋巴癌的徵兆。所幸,接受半年的標靶治療搭配化療,腫瘤縮小至九點五公分,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
莊先生表示,抗癌五年,除了靠宗教信仰、病友互相打氣,更感謝太太的一路陪伴。他鼓勵淋巴癌病友,一定要尋求標完整治療,不要輕信偏方,即便是晚期,只要接受完整治療,仍有康復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淋巴癌發病年齡層廣,「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易與感冒混淆,病人容易掉以輕心,被稱為「沉默的癌症」。
他強調,非何杰金氏B細胞侵襲性中高惡性度的淋巴癌,在化療及標靶治療下,近六成可存活超過五年,即便是晚期患者,只要積極面對,都可能康復。
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積極推動下,近十年已幫助超過兩千名淋巴癌病友積極抗癌。「九一五世界淋巴癌日」今年持續宣導「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更邀請抗癌一到十年、二十至七十歲的病友,錄製宣導短片,鼓勵所有淋巴癌病友積極面對、全程治療,打擊淋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