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昨日公布「全台輕熟女骨氣危機調查」結果,推估全台高達一百九十萬(約五成)輕熟女,因經常外食,無法每天固定攝取足量的維生素K食物,身陷骨鬆危機。
這項針對六百五十一名三十五至五十歲女性上班族所作的調查,發現有高達九成四女性知道補鈣、五成六知道維生素D的重要性,知道維生素K的女性僅占一成二左右。
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表示,鈣質進入人體,需要其他營養素才能轉換成骨質;維生素D促進小腸壁吸收鈣質,但血液內的鈣質要能成為骨質,就需要維生素K。
骨鬆症學會祕書長詹鼎正強調,維生素K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進入人體後會跟骨鈣素結合產生化學反應,讓鈣質最終形成骨質,一旦飲食中缺乏維生素K,三天內濃度就會下降二成五。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提醒,維生素K的攝取量愈高,更年期女性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愈低。衛生福利部建議,三十一至五十歲女性,每天應攝取一千至一千二百毫克的鈣質,五微克的維生素D,以及九十微克的維生素K。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營養師蔡玲貞說,維生素D與K可從深綠色蔬菜獲得,均衡飲食是維持骨骼健康的基本原則,攝取含鈣食物及多元的蔬果來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