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安部落居民不分大人、小孩,拿起畫筆,動手「築」夢,美化這傳統原住民部落。圖/李蕙君
臨海的重安部落,兩周來在葉蕾蕾帶領下逐漸改善髒汙的外牆,轉角就能見到可愛、美麗的圖畫,這是部落居民自己設計、彩繪的,部落道路有了新風情。圖/李蕙君
【本報台東訊】「我想要花,能幫我家外牆畫花嗎?」七十三歲獨居阿嬤曾蘭妹向小她一歲的葉蕾蕾請求。為了這片藏在心中數十年的美景,她顫抖著雙手,等不及構圖好,就拿起刷子幫髒汙外牆漆上白底。完工那天,她眼眶含淚說:「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終於變美了,我也難得一覺到天亮。」
台東偏鄉阿美族重安部落,兩周來,老老少少盡享彩繪「築」夢之樂!在國際藝術家葉蕾蕾引領下,部落的外牆變了,族人的內心也柔軟了。
美籍華裔藝術家葉蕾蕾應水保局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邀,八月踏上阿美族重安部落土地,以一周時間傳授她數十年社區藝術改造經驗。但這位國際大師,卻碰了釘子。
不同於一般社區改造邀請藝術家下鄉彩繪,或號召社區居民隨興繪牆,葉蕾蕾堅持「居民想要美麗住家牆面,得自己設計,我只是幫手。」
「美化要這麼麻煩嗎?」族人雖知道社區營造很重要,卻不看好藝術改造,更懶得動手,僅兩間教堂、五戶人家同意配合。葉蕾蕾住進社區,號召喜歡畫圖的小朋友,開啟設計的第一道門。
七十二歲藝術家帶領一群幼稚園到國中生,為教堂畫出紅黑白等特色V圖樣,意外溶化教堂旁住戶阿公的心,「能幫我家外牆也畫一畫嗎?」
「請幫助我家,再現爸爸的異國夢吧。」一棟三十年前的阿拉伯式別墅,是已逝族人楊永清當年到阿拉伯經商,回鄉建構而成。整棟建築老舊破損,僅頂樓的閣樓設計、二樓小窗及窗台上栽植數十年的沙漠玫瑰可見阿拉伯特色。
「渲染力開始強大,有故事的建築開始被看見。」當地文史工作者朱士杰說,第二代期待「重現父親當年的夢」,熱切與葉蕾蕾共同設計圖式,重新彩繪老屋建築內、外牆。;「這是一個傳統部落很少見的力量,卻在色彩的影響下,慢慢被開發、啟動」。漸漸地,社區居民改變了。
「部落青少年看見我們在畫,停下腳步幫忙,一口氣連畫六小時,感不感人?」葉蕾蕾說,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美感,透過愛與關懷,包容不同聲音,也是美化社區的一環。
葉蕾蕾原定停駐一周傳授經驗,繪幾戶外牆做案例,即由族人接手進行。後來卻捨不得離開,多停駐一周,延後返美。朱士杰說,一開始只有七戶同意繪牆,一周內增至十三戶,後來愈來愈多家戶登記加入,「重安部落很快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小檔案 葉蕾蕾
七十二歲葉蕾蕾在大陸出生,一九四九年隨家人來台,台大外文系畢業,赴美就讀藝術研究所,曾任教西切斯特大學、費城藝術大學。
她曾耗時近二十年,改造美國北費城黑人貧民窟,從當地孩童、婦女開始帶動,著手以藝術改造社區,將邊緣化社區改造為「怡樂村」,改善當地犯罪率,居民找到新人生。
葉蕾蕾協助非洲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倖存村落的重建工程、將墓地藝術化,獲美國福特基金會頒發「改變世界的領袖獎」,是國際藝術改造社區代表人物。
葉蕾蕾成立非營利組織「赤足藝人」,在世界各地偏遠、貧困、弱勢地區,推動美的感動及美化,使居民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