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833-909),本名橫,字昭諫,浙江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與羅虯、羅鄴(詩虎)號稱「三羅」。
應試進士十次不第,改名「羅隱」,號「江東生」,世稱「羅給事」。曾為錢鏐幕僚,朱全忠舉羅隱為諫議大夫,唯羅隱無意。後羅紹威投附後梁,表薦羅隱為給事中,錢鏐稱臣朱溫,羅隱不得已應許。
《唐才子傳》評:「詩文凡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其詩風明白曉暢,善用口語,如名詩〈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另見〈蜂〉詩:「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有《江東甲乙集》、《淮南寓言》及《讒書》。其《讒書》原為干祿求仕,展現抱負,批判社會,《讒書》序云:「他人用是以為榮,而予用是以為辱;他人用是以富貴,而予用是以困窮。」
時風諂媚求榮,羅隱揭實陷辱,時人干祿富貴,羅隱諷世身窘。羅袞有感,題〈贈羅隱〉:「平日時風好涕流,讒書雖盛一名休。」可見羅隱不與時同的個性。
見其〈鸚鵡〉詩:「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舊傳隴山以西為鸚鵡產地,故鸚鵡亦稱「隴客」。
是詩頗類東漢末年名士禰衡〈鸚鵡賦〉借喻鸚鵡敘事。孔融薦禰衡於曹操,然禰衡稱病,拒見曹操,並以裸身擊鼓辱曹。後劉表亦不容其傲物,送予江夏太守黃祖,黃祖畏其才而殺之。
首二句以莫歎拘籠,麗羽雕殘,此地還是比家鄉隴西溫暖。雖慰「莫恨」,然而不能翔翼,在「雕籠」、「地暖」的溫飽不愁中,更是痛苦。切勿話語指涉分明,實話更難說啊,意出言宜慎,以求避禍。
此詩奉勸鸚鵡,實是自勸,評議時代,含蓄不盡即可。
另見〈雪〉詩的悲憫:「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題雪不詠雪,是對瑞雪成瑞兆豐年的議論。以「盡道」諷有錢人大言豐年徵兆,尚且更問豐年應該如何。
唐末苛課重稅,農民歉收,長安貧困逃亡難民眾多,瑞雪不是豐年。瑞兆成為災難,是貧者之境,富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