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學校供過於求,不僅私校面臨招生困難,公立大學、社區高中也要併校、裁系與減班。只是這一回教育部只著眼於私立大學退場,並不公平、不切實際。
希望台灣高教與中等教育精緻化,公立大學科系合併就不要瞻前顧後,從台北市教大與市體大合併為「台北市大」成功例子,其它四都,甚至縣市何妨比照辦理。
至於私立大學礙於土地利益,解散、清算後,因私校多是捐資興建的,教育部要收回剩餘校產,勢必受創辦人或董事會抗爭。私校拒絕「就範」可以理解,私校若在「黃金地段」,政府也來個「充公」,校董抗爭會更激烈。
公立社區高中的減班,與不再增加完全中學是必要的,因為公校名額遞減,私立高中職的招生衝擊自然會減少許多。至於明星私校有一定口碑,不在政府擔心範圍,倒是混文憑的「學店」,雖然招生不足,但仍有一定吸引力。
如何鼓勵與幫助這些私中、職在職業教育更上層樓或建教合作,再談併入公校,或許才是有效且不傷和氣的做法。
第一階段可以讓私校做聯盟合作,然後合併,在沒有損失又能提升競爭力,未嘗不是一種最好的解決模式。
林泉利(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