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中草藥在國人養身、治病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歷年來愈來愈多的經驗、研究發現,中草藥本身成分或是遭到污染,都可能造成身體的嚴重問題,其中重金屬污染,往往造成急性或慢性影響人體健康,症狀包括巴金森氏症、小腦萎縮,甚至死亡等,醫師呼籲,對身體有危害的藥物往往來路不明,應當心使用。
七十五歲男子因為腿部潰瘍使用外用中藥三個月,發現頭痛、頭暈、胃痛、便秘、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十公斤、貧血、肝功能異常、肢體無力等症狀,經腸胃科、血液科檢查皆查不出原因,後來經毒物科發現血鉛濃度二百二十五點七ug/dL,是嚴重鉛中毒。
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指出,這名男子使用的是紅色貼布加上白色粉末,醫師化驗中藥成分,發現紅色貼的鉛含量高達五十一萬六千八百九十八ppm,相當驚人。
另一名十四歲男孩由於常常打球受傷,媽媽為了幫他保健,加上本身對中藥有研究,因此調配了中藥方保健,小男孩吃了含硃砂中藥半年,結果出現心悸、不舒服、走路顛簸、腦核磁共振發現基底核病變,檢驗發現,小男孩所吃的中藥汞高達一萬七千三百零九ppm,應是造成巴金森症的原因,患者停用中藥後,狀況漸漸改善。
還有一位七十四歲女性,長期吃各式中藥超過二十年,產生肢體無力、顫抖、記憶減退等症狀,診斷發現有小腦萎縮。
由於患者頭髮、尿液汞含量都達中毒條件,體內的鉛、砷含量皆很高,且患者工作沒有暴露重金屬危險,因此認為應該是長期服用的中藥造成。
吳明玲表示,根據台灣法規,除了外用中藥,內服中藥的總重金屬含量不得高於一千ppm,而台灣九十三年起對杜仲、枇杷葉、肉桂、桂枝、桂皮、白及、五加皮等七種中藥材的鉛、汞、鎘的限量標準為三十、二、二ppm。
不過隨著環境污染愈來愈嚴重,榮總毒藥物諮詢中心的中藥重金屬限量標準鉛汞鎘建議量分別為五、零點二、零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