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八十歲看成人生的平均壽命的極限,當祖父母到了這年紀,就要把他們完全看成嬰兒,教他,體諒他,寬容他和放縱他。一個孩子是如何成長的,倒過去,就是一個老人怎麼退化的。
孩子生下來要先會吃,老人最後只會要吃的了;孩子成長,要媽媽,老人也是,特別害怕陌生的環境,只願意跟家人待在一起;孩子隨著成長,要在人群找認同感,要常被表揚認定是個懂事的孩子!老人也是,聽不得一點抵觸的意見,受不得一點刺激。
然後,孩子隨著成長,有了尊嚴、榮譽感、有了 被肯定的需要,隨著知識積累,有了邏輯判斷、理性控制……老人恰是這樣逆向地退行,退掉了榮辱感,推掉了理性与邏輯能力、退掉了行為認知、判斷力,到最後,退掉了親情……一個孩子是怎麼建立從生理需求到社會需求,一個老人就是怎麼退行性變化退掉的——我們再不能把他當成一個老戰士、老藝術家、老科學家……無論之前是多理性,多智慧,多有社會地位,退化都是絕對的、不可逆轉的。
父親母親都曾經年輕過,而我們不曾年老過,我們應該知道他們走進暮年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科學地給予他們,這是對祖父母所能盡到的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