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
談到台灣重視佛教教育的比丘尼,就不能不提到南投碧山巖寺佛學院的如學法師。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說起我和如學法師的因緣,還得先講述他的師父玄深比丘尼。
玄深法師出生於民國二年,出身新竹望族,其主持的壹同寺,最早是他出家的祖母創設,算是一所私人的家廟。
和他的認識,是我還在新竹青草湖靈隱寺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的時候。因為靈隱寺和壹同寺相隔只有一小時路程,不是很遠,我在上課時,玄深法師都率領徒眾前來聽講,就這樣結下了因緣。
後來,在我每個周末前往新竹城隍廟前街頭布教時,他也常常替我翻譯。壹同寺是當時新竹市的寺院當中,被認為是一個貴族的寺院,他們對外都沒有來往,真可謂「門雖設而常關」,不過,他們在佛法上相當精進,不落人後,後來還辦了壹同寺女子佛學院。
我感念玄深法師為教的熱心、做人的高貴,所以就很願意為他們服務。他另外一個徒弟叫如琳法師,民國七十年在竹東大覺寺晉山的時候,特地找我去送座,我也應命前往。就是這樣的因緣,後來他還將竹東大覺寺交給佛光山管理。
如學法師和玄深法師同齡,也是民國二年生,台灣新竹人,但玄深法師早他出家,並且繼承壹同寺。因為玄深法師的關係,我和如學法師就像是同道一般,有佛門的友誼。尤其,民國四十八年發生「八七水災」時,如學法師的常住碧山巖寺被洪水沖毀,我特地前去探望,希望可以在南投幫他們安定人心,佛法再起。
結下了這樣的因緣之後,一直到了民國六十幾年,如學法師請我去為他的徒眾開示。原來,他希望比照佛光山建立僧團的制度和理念,能成立一個「師子會」(師徒會),他要我去講說師徒會如何成立。
其實那時候,我也不懂他想要建立什麼樣子的團體,不過我想,他交給我這個任務,或許將來有因緣,他的弟子可和佛光山的弟子聯誼往來,大家共同為佛教努力發展。
但世間事並不這麼輕易都能如人所願的,雖然如學法師自己對佛教的團結有著殷殷的期盼,但在人事紛紜中,他也無可奈何,而我終究也沒能幫他辦成「師子會」。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