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很難想像,因為網購,居然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農村。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截至二○一二年底,在淘寶、天貓等網購平台上註冊的農村(含縣)數量為一百六十三萬家,其中設籍在村、鎮的淘寶網路商店達五十九萬五千七百家。
這份報告還說,目前在中國已發現了十四個大型的淘寶村,包括山東博興灣頭村、河北清河東高莊等,分布在浙江、河北、江蘇、福建等地的農村地區。阿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亮說,「這十四個村子的淘寶店總數超過一萬家,年銷售總額超過人民幣五十億元,拉動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四萬人。」
手工藝品網銷成功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就邀請近四十家中外媒體參訪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因為二○一二年博興縣在淘寶網的年銷售額達人民幣一點一七億元,在所有淘寶村中,業績名列前茅。尤其縣裡的灣頭村有一千七百多戶人家,約五百多戶都在淘寶網上架設網路商店,有二十多家企業的年銷量更多達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在當地算是收入優渥。
但究竟灣頭村在網路上銷售什麼物品能有如此亮眼業績?原來這個小村莊過去以手工藝聞名,以草編產品為出口產品,後來因出口市場萎縮,二○○八年開始有人在淘寶網開店,銷路不錯後,消息傳開,有不少村民模仿跟進。現在光是網銷手工藝品就帶動當地的配件、紙箱工廠、三家村鎮銀行與二十家快遞公司,形成一個小型的產業供應鏈,也促進地方的繁榮,陸媒說,這算是拓展城鎮化的成功模式之一。
不過,在灣頭村經營有成的家庭企業也表示,雖然能賺到錢,但要轉型提升技術有難度,因為高端人才不願意到農村工作,這是「灣頭淘寶村」未來將面臨的難題。
深夜敲鍵盤做生意
此外,新華社也引用阿里巴巴集團所發布的資料說,「當電子商務改變城市人的消費習慣和零售業格局時,中國農村的面貌也在網購大潮中不斷改變。」報導中說浙江義烏青岩劉等村莊也是著名「淘寶村」,二○一二年的銷售總額超過人民幣十五億元。早幾年這些村莊就因家家戶戶開網店引起外界的關注,這些村莊的農民原本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深夜還敲著鍵盤在網上做生意。
據阿里巴巴相關人員表示,目前在八個省區發現的十四個淘寶村,預估只有實際數量的六十分之一,應該還有更多淘寶村運用這種模式拓展農村經濟。
報告認為,淘寶等平台讓農民有機會直接面對國內和全球市場,「農民草根網商正在推動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研究中心汪向東說。
儘管也有分析認為,「淘寶村」未來的發展還取決於農民能否跟上資訊技術的發展節奏、鄉村物流條件等等,但無論如何,網購帶來了返鄉潮,也改變農村面貌。山東博興灣頭村網路商店的業績激勵了年輕人返鄉,還吸引了一些來自陜西、濟南的外地創業者到村子裡來,現在當地流傳著一句話:「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