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被學校指派參加一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講人是幾位美國學者,台風穩健、學有專精,然而相較於台下聽眾似乎「不夠專業」。
有些人只因教育局一紙緊急公文,要求每一所中小學校,至少派一人參加,對研討主題毫無興趣的中小學教師,只能乖乖聽命行事。
現場不少人打瞌睡、講手機、看報章雜誌,甚至有臨時找不到保母的人把嬰幼兒帶來,哭鬧聲此起彼落,不知看在眼裡的外國學者作何感想。
或許教育局擔心場面冷清,才會祭出「徵召」下策,何不把訊息告知鄰近大學,將名額提供給對主題有興趣的相關系所師生,更可將研討會委託給大學辦理(此次由某國小辦理),以大學的思維及通路,號召更多有需要的專業研究者參加,中小學教師則開放自由報名,才不會白白糟蹋這種國際學術交流的良機。
寧要座無虛席的假相,會不會又是另一則貽笑國際的大笑話?
鍾國朋(高雄市
/高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