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山路叫「跋」,如「跋山涉水」;境遇窘困也叫「跋」,如「跋前躓後」,這個字到底該如何解釋?
事實上,「跋」指腳的後面,我們不是常把寫在書後的文字稱作「跋」嗎?可見它有「在……之後」的意思。
「跋扈」用來形容一個人強橫無理的樣子,常被誤寫成「拔扈」,實在錯得離譜,因為「拔」是指揪掉或挑選,如「拔草」、「選拔」。
「跋」與「拔」,一個從「足部」,一個從「手部」;腳和手,一在下,一在上,完全是不相干的。
「飛揚跋扈」形容一個人目無尊長、一副了不起的樣子,原本帶有負面意思,但杜甫的〈贈李白〉詩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詩中透露他深深為李白豪情獷放的氣質所傾倒,看來「飛揚跋扈」也充滿著傲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