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榮總近幾年發展手術中的神經監測系統,就像「GPS」導航一樣,可幫助外科醫師避開腦及脊髓功能區域,盡量在不破壞其他功能下,把腫瘤徹底切除,減少手術傷害性,提升患者存活率,治療癲癇、脊椎腫瘤等手術,也適用。
五十一歲李先生罹患惡性腦瘤,之前僅放射治療,腫瘤惡化使左邊肢體癱瘓,只能坐輪椅活動。直到轉至北榮就醫,醫師用神經監測定位後切除腫瘤,經一個半月復健,已能拄著柺杖走路。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俊甫說,腦掌管語言、運動、感覺等功能,因為擔心術後併發症,以往治療大多趨於保守,僅能部分切除,不敢「切太多」,甚至有些醫院根本不敢手術。
北榮神經復健科主任楊翠芬說,有術中神經監測,極端危險的腦島葉手術,北榮兩年內已進行約二十例全切除手術,患者皆無死亡或殘障併發症;惡性腦瘤一般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約二十二個月,也多活至少一至兩年。